代购行业的兴起
奢侈品源于国外,进入国内时,我国海关要向其征收关税,这就导致奢侈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要远高于国外市场。国内国外奢侈品的差价以及一部分既想购买奢侈品又希望省钱的人便催生了代购这一行业。

起初,还只是小规模的代购,如通过微信交流获悉买方需求进行“人肉代购”。后来,随着奢侈品越来越火,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也开始开辟诸如“天猫国际”、“全球购”等线上渠道进行卖货,代购产业日趋规模化、成熟化。
假代购却有真市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任何一个行业,当从事的人越来越多时,每个人可以获得的利润就会越来越少。商业的本质在于牟利。于是某些人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从事起了代购“假奢侈品”的勾当。许多代购联合不法厂商,让他们生产高仿奢侈品,再将高仿以正品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成本一千的顶级高仿LV,打着代购的幌子,以三万元的价格卖出,其中暴利可见一斑。即使是主流电商平台的商家,也存在真假混卖的行为,而随着制假技术的日益成熟,普通消费者也难辨真假。对于这一点,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曾表示,从代购买到的东西,大约有9成都是假货。

有个奇怪的现象是许多消费者明知通过代购渠道会有购买到假货的隐患,仍乐此不疲地进行购买。这背后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出于省钱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盲目从众的跟风心理,而最关键的,是虚荣心在作祟。某种意义上,奢侈品的真假远没有奢侈品所带给自己的面子和所谓的社会认可重要。
奢侈品狂热需降温:远离消费主义的陷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奢侈品成为了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人们购买奢侈品,购买的并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其“社会价值”。奢侈品最大的价值是用来区隔阶层,奢侈品最大的魔力就是通过构建身份认同,将人们对奢侈品的购买力与社会地位挂钩。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明明奢侈品大牌的成本与售价之间存在如此严重的品牌溢价,仍有无数人愿意为之买单。
一款数万元的LV包包,对有些人来说不过是一点零花开销,对有些人来说却是辛苦工作数月的工资。事实上,打肿脸充胖子并非明智之举。奢侈品所带来的面子是纸糊的、经不起推敲的。消费主义模糊阶级本质上就是一场以刺激消费为目标的欺骗。内心强大的人不会将个人价值建立在华而不实的外在物质条件上。

为了打击假代购,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严厉的政策与法规。整治代购市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疏通。我国传统制造业也要不断创新与提升,争取让更多的中国自主品牌走出国门。另一方面,国人应警惕奢侈品消费主义的陷阱,不被营销洗脑,更多地关注商品本身的质量与性能,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同时,也回头多看看国产品牌,也许会发现“国货”其实并不比“洋货”差。
本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shidian.com/cy/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