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天下兵马谁来调遣?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天下兵马谁来调遣?

历史上有“杯酒释兵权”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大致事内容是: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称帝的两年后,一日晚朝结束,赵匡胤留下石守信,王审琦等禁军首领一同饮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匡胤屏退左右,唉声叹气到:“我虽身为天子,还不如和众位当年做节度使那时快活,现如今我终日不能安然入睡。”石守信等愕然问到:“现如今天命已定,谁人还有异心,大哥何出此言?” 赵匡胤顺着诸位的话继续到:“谁人不想要富贵,一旦有人把黄袍也加在你们身上,该怎么办?”众人连忙跪拜表忠心,同时希望太祖指条明路。宋太祖大喜道:“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你们不如多积攒一些钱财,购买田地房屋留给子孙后代,伴随歌儿舞女以享天年,君臣之间也两好无猜,不是很好吗?”众人连连称是。第二天都辞职。宋太祖批准,并授以闲官职,并赏赐重金。

以上出自《宋史-石守信传》。这里多说几句:“杯酒释兵权”历史有记载,可能赵匡胤宴请过诸将,探讨过关于兵权的分配问题。但是靠一次喝酒就把兵权问题解决了,应该也没有这样简单,历史往往喜欢用几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名言将事情简单化。首先解除大将兵权历史记载并不是赵匡胤有意为之,是宰相赵普多次提出。起初赵匡胤是不同意的,他认为,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和自己情同手足,并不会谋反。赵普认为虽然他们不会谋反,但是他们驾驭下属的能力有限,并不能确保他们下属没有异心。赵匡胤思虑之后才有的杯酒释兵权。

另外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他们被解除的是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侍卫布军都指挥使等中央禁军职位。而整个宋朝除了中央禁军,地方藩镇也有军队,有相应节度使职位。地方军队联合起来的威胁也不容小觑。所以历史上有了第二次“杯酒释兵权”。这第二次据说宋太祖赵匡胤是请大伙吃着烧烤,喝着美酒,因为大部分人不是赵匡胤老部下,太祖快刀斩乱麻的就把藩镇和其兵权给收了。这样大宋天下的兵权都交给了中央,并入皇权。那么问题来了,这中央和地方的将领军权都被解除,这天下马兵谁来统领?如遇到对外战事或者流寇起义,都是皇帝领兵打仗么?难道不安排新的将领么?

军队要管理,遇战事自然要有将帅统领指挥,北宋初年,中央政府采取的废除藩镇,解除兵权,只是其中的一种辅助措施。对于整个大宋的军事制度来说是一整套新的体系:

|大宋兵制改革

整个北宋官员制度变化是比较大的,其主要特点是吸取前朝教训,强中央集权,重文治抑武官。在军事方面大变化是不设置禁军统领了,由枢密院和三衙掌管禁军

枢密院:掌管兵符,在古代兵符比帝王管用,可以调动全国兵力,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

三衙: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三衙的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三衙可以掌管军队,平时可以负责招募禁军,训练部队,配备军用物资。但无法调兵。

这样形成两个部门相互配合与牵制,调兵的不能领兵,领兵的不能调兵。如遇到战事则由皇帝任命率臣领兵出征。这样完美的实现了发兵之权”与“握兵之重”的分离,又使将虽可统领兵,但“将不得专其兵,而兵亦不至骄惰”。这是宋朝兵制的核心。

|中央地方兵力编制与部署

宋朝兵制主要由禁军、厢军、乡兵、番兵组成

禁军是中央正规部队,任务是守卫皇宫和京师,备征战屯戍边塞,要地,主要是步军和马军。为防止地方叛乱,禁军在兵力上大致一半驻守京师,一半屯戍边塞。这样京师和边戍兵力大致相平衡,以便内外牵制。京师有将要谋反,枢密院可调动屯戍禁军,屯戍谋反又可调动京师禁军。中央地方定期更换驻地,进而到战时“使兵不知将,将不识兵”。太祖时期禁军员额为19.2万,至仁宗时为82.6万。《水浒传》中描写林冲为80万禁军教头也是有根据的。

厢军属于地方军,是常备军,为各州中央的杂役兵,一般不参与作战训练,无作战任务。平时任务是制作兵器,修筑城池,运量垦荒,护送官员等。还有部分厢兵来源于流放的罪犯﹐禁兵武技不合格或者犯法﹐也可降充厢兵。厢兵隶属于三衙统领。

乡兵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担负修城、运粮、捕 盗或协同禁军守边等任务。

番兵是北宋西北部边防军。由陕西、河东与西夏接壤地区的羌 人熟户部族军组成。是边塞加入的少数民族兵种,协同禁军保障边塞。按照部族划分。

乡兵、番兵总体数量和质量不高。纳入兵部管辖。番兵由各部族首领具体指挥。另外还有些编制属于地方治安部队。相当于现在的警察部队也是由地方州县自行管理,并不对中央构成威胁。

|宋朝募兵制度

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有时也有社会闲杂无赖入军。此外,还鼓励营内替父兄当兵,或以罪犯充军,兵源缺乏时,也抓民为军。这样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而使之成为作战劳力。不过士兵一经应募,终身为伍。士兵可带家属入营。以“兵样”或“木挺”为标准,选壮健者充禁军,其短弱者充厢军。这样更加造成“强干弱枝”的局面。

总结延伸:大宋将兵权交给“枢密院+三衙+率臣”三位一体的军事管理制度,从人治变为制治,这无疑是个创举。这种体制对于消百年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确实起到了重大作用。

不过北宋部队总给人积贫积弱,战斗力羸弱之感。但是北宋建立后,军队人数一直增加,确实增加了战斗力,而且兵种多样训练严格除了个人武艺训练刀、枪、弓、拳等武艺的专项训练。还有整体作战队列,阵型练习。针对实战进行模拟,大规模合练。不合格者降入厢军或其它杂役部队,违反军规要被治罪。北宋初年宋太祖收复南方各割据政权也是凭借强大的禁军。

不过北宋军事随着这套兵制的发展其弊端也是越发明显。

1、 严重的财政危机

禁军军人待遇相当可观,募兵是是终身制。禁军人数百年间几乎破百万,而且士兵可以携带家属,这笔开销更是巨大。伤退的士卒,俸禄减半,阵亡军士家眷有抚恤,这确是人道主义关怀。但这些庞大的军费支出,几乎是大宋无法克服的财政困难。

1、 战斗力不高

士兵训练是一方面。但是宋朝兵制,将帅和士卒出征前磨合太少,相互之前缺乏了解,没有凝聚力,作战配合度不高。北宋初年出征前,皇帝尤喜欢亲手作战方略,闭门指挥。战事讲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帅凡是只能请示,这样延误战机。宋太祖、太宗期间更胜,由于太祖和太宗也曾是久经沙场的战将,运筹帷幄中还有些许胜算。往后久居宫中的帝王哪有这番本事。北宋募兵制,多有流寇,游手好闲者,尤其是终身服役年老者也大大降低军队战斗力,古书云:“老弱怯懦之人,遇敌先自亡,为骁壮者之累。”

北宋是文官统领武馆,武将受制于文官,使得朝野重文轻武的风气盛行。从武之人难以出头,北宋培养大将的土壤不复,领军之灵魂缺失,也最终没有抵御游牧的铁蹄了。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28日 下午2:17
下一篇 2022年11月28日 下午2: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