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什么要退欧(英国脱欧对中国的利与弊)

作者:张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英国脱欧是当代国际政治中的一件大事,无论对英国、欧盟和欧洲一体化以及全球地缘政治都将带来深远影响,甚至可能超出我们当前预期。

英国机遇风险并存

英国脱欧后,与欧盟关系发生重大改变,将对英国经济、政治和国际影响力构成冲击。

虽然英国与欧盟的贸易以及金融关系还将以某种形式持续开展,但毫无疑问,其紧密度将显著弱于英国作为欧盟成员国时的英欧关系。这至少会在中短期内影响英国经济,甚至可能造成较大冲击,即便英国保守dang政府对此也不讳言。同时,英国分离主义运动肯定会有进一步发展。北爱尔兰事实上留在欧盟关税区,与爱尔兰共和国的经济联系会进一步增强,与英国本土的经济联系会逐渐弱化。苏格兰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上扬,苏格兰独立问题将持续困扰英国。一旦苏格兰独立,对英国将是极大打击。英国较近三年多来由于忙于脱欧,在国际事务中的能见度也已明显下降。

尽管如此,英国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英国相对欧洲大陆更开放,脱欧后只会更加开放,形成英国对欧盟的长期比较优势,英国经济活力可能会强于欧洲大陆。而且,英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文化、媒体、金融等仍有重要的全球影响力,不会因脱欧而变化。如果能对内处理好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对外奉行务实、灵活立场,脱欧后的英国有其独特的发展空间。

欧盟面临的挑战增大

从欧盟角度来看,英国的退出将深刻改变欧盟。事实上这种改变已经在发生,比如欧盟保护主义更为突出,政府干预经济开始增多,防务一体化提速,战略自主建设渐渐达成共识等。

英国退出欧盟后,法国和德国影响力上升,但二者政策分歧可能更难解决。欧元区19国对欧盟的主导性将更大,与非欧元区国家的矛盾将更为突出。此外,英国是欧盟预算的第二大净贡献国,其退出给欧盟预算留下一个大窟窿,欧盟内净出资国与净收入国之间的矛盾势必加大。未来欧盟在外交、防务等领域可能取得新的进展,但新的矛盾将增加相关国家之间的猜忌,掣肘欧洲一体化发展。

随着市场规模的缩小,欧盟在经济领域的规则和标准制定能力会下降。英国和法国是欧盟内少有的具有全球视野和全球利益的成员国,随着英国的退出,欧盟对全球事务的度、参与度和影响力将逐渐下降。

英国退出欧盟后,英欧关系有一段过渡期,持续到2020年12月31日,过渡期可以延长一次,较多只能延长两年。过渡期内,英国保有成员国的义务和权利,但没有发言权。英国首相约翰逊已一再重申不会延长过渡期,也就是说,不论英欧是否签署新的经贸协议,英国都将于2020年12月底前离开欧盟。英国的目的是尽可能在过渡期内与欧盟完成经贸谈判并签署经贸协议,但能不能实现还是未知数,双方的谈判态度以及谈判结果将深刻影响未来双方关系。

在即将开始的英欧经贸谈判中,欧盟将尽较大可能确保英国留在欧盟规范的轨道上,压缩英国在规范及标准等方面的独立性。但如果双方无法在过渡期内达成经贸协议,英欧经济甚至政治和安全关系将受到严重冲击。

未来一段时间内,英欧互动会呈现一种窘态。如果英国脱欧后陷入困境,英国人可能归因于欧盟的打压,双方的敌对情绪增加。反之,如果英国发展良好,则将创造一种不同于欧盟成员国身份的发展模式,进而成为欧盟内其他“三心二意”成员国的榜样,导致欧盟内部不稳甚至崩溃解体、退化为一个自由贸易区。

地缘政治更为复杂

英国脱欧后,英欧双方仍有价值观上的共同性,但利益取向上的差异性会增大。英国经济、外交重心会进一步转向亚太,与北美、澳洲及南亚等英语国家的经贸、人文联系将更为紧密。而欧盟将更多聚焦中东、非洲等近邻地区。英欧竞争性将日益凸显,特别是在经贸、科技、投资以及金融等领域。

英美关系短期看将更为紧密,但如果美国对英国更多只是索取,而不是支持和帮助,长期看也未必如此。英国脱欧可能方便了英美经贸联系,但美国也失去了通过英国影响欧盟的渠道。

从中长期看,一个没有英国的欧盟,与美国的经济、文化、防务等各领域的关系都会逐渐弱化、分化,欧美关系将进一步疏离。

英俄未来由于均需对欧“分而治之”,在对欧问题上会有更多的利益交融及合作空间。未来美俄关系如果改善也会促进英俄关系的发展。随着欧美关系的疏离,欧盟战略重点向其周边收缩,欧俄会有更大的内生性合作需求和空间。

英国退出欧盟后,西方主要由欧美组成的板块将逐渐演化为美、英、欧三边关系,三者之间关系不平衡,利益显然不尽相同,西方内部关系将更为复杂,可能弱化西方概念,减少东西方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对立,增大东西方合作的兼容性。未来大国竞合博弈关系将更为复杂。

英国脱欧也会深刻影响中国。中英和中欧这两组双边关系都会发生变化和调整,中英欧将逐渐形成一组互动紧密的三边关系。确保中英关系和中欧关系都能顺利发展,是中国未来面临的新课题。另外,由于英国脱欧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国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国也需面对这一新的地缘政治现实。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7日12版)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日 下午3:18
下一篇 2022年12月1日 下午3: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