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知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论文查重。相信很多毕业的大学生都用过中国知网(下文简称“知网”),因为毕业论文是需要经过知网查重才能进行答辩。

那今天,侠轶君就和大家来唠唠知网的那些事儿。
无人撼动的垄断霸权
1995年,清华毕业生、原物理学院老师王明亮,想要开发一款数字化图书馆,这一想法得到领导支持,进而立项。
1996年,知网搭上网络时代便车,正式对外开始运营。
1997年,成立了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专门负责知网项目。
1999年,知网申请成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简称CNKI。与此同时,知网还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重中之重”项目。有了国家的支持,知网很快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数字出版平台。

而和知网并称“知识界三网”的维普是在2000年创建的,万方是在2002年。从时间上来讲,知网是有绝对优势的。
再来说说三者的区别,维普倾向于地方性期刊和研究方面的论文,在文史哲领域相对滞后。万方侧重收录科技部论文统计资源的核心期刊。
而知网是以知识资源、数字出版、文献系统和知识检索为主,所服务对象比较广泛的,面向的是高校、科研、政府、企业等,而且在查重和文献参阅上有着绝对的优势。所以不管你是学生,还是专业人士,想要进行研究,很难绕开知网。
全民围剿下,知网的黑红之路
印象中,侠轶君第一次看到知网上热搜是翟天临直播时的那句“知网是个什么东西?”,之后,知网在黑红之路上越走越远。

● 教授赵德馨发现知网擅自收录了自己100多篇论文,愤怒之余起诉知网侵权,被判赔偿70多万元。

● 湖北作家陈应松通过知网检索发现有300多篇文章收录,对此提出1500元/千字赔偿要求。
● 山东女作家唐效英状告知网维权,要求赔偿22800元。
● 赵德馨妻子周秀鸾教授也起诉了知网,法院判决知网单篇文章赔偿周秀鸾2100元到2400元不等。
● 知网声称,若是按照200元/千字的标准赔偿的话,知网在库作品大概要赔偿1200亿元。


● 中国科学院因高昂续订费停用知网。

● 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因知网续订费涨幅较高,宣布停用。
● 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针对知网续订问题展开讨论。
从这些新闻中,不难看出中国知网越来越被动,未来之路并不好走。
知网的未来之路该何去何从?
自中国科学院宣布停订知网,使用维普和万方后,北京、武汉、安徽等高校也暂时停用知网,这对知网来说,就是一个需要面临的挑战。
除此之外,国家公益性知识资源平台已运转,用户注册后可登录使用,而且在查重和文献参阅这块是免费的,给用户提供免费的阅读和下载,这对知网来说又是一个致命打击。

王明亮曾在媒体面前介绍知网,“给全国的科研人员提供全面、系统、及时的(信息)情报服务”。知网的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知网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这么看来,知网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服务的。
现如今再来看知网,发现早已背弃初衷,连中国科学院都续订不起的知网,其他单位或个人还用得起吗?
还有,从知网侵权案来看,当初凭借其强大的数字出版、文献检索与分发等功能轻易获取科研成果,并将这些成果拿来获益这条路已然走不通了。

知网未来之路该何去何从?侠轶君相信,知网需要清醒了,将这些问题正视起来,端正自己的立场,未来或许还会被大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