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之歌伴奏曲(罗明:青春记忆——抄歌)

来源头条作者:香落尘外作伴结庐

牡丹之歌伴奏曲(罗明:青春记忆——抄歌)

说起抄歌,现在的年青人都不知道是什么。那是我们一辈人少有的青春记忆,虽然对音乐知识一窍不通,甚至连其中的符号都搞不懂,但是,凭着青春热血的冲劲还是乐此不疲。部分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躲在学校或家里不被老师或家长发现的地方,铺开找来的歌单或借来的手抄歌本。慢工出细活地描,通常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才能抄完一首歌,耽搁了不少学习时间!记得那是粉碎“四人帮”后,国家拨乱反正,一切东西重新来过,生活又恢复正常,变得多姿多彩,原来被禁封的文艺事物又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1978年中央确定改革开放过后,港、台音乐逐渐从沿海走向内地,进入人们特别是年青人的生活。原来被斥为靡靡之音在我们看起来还是悦耳、动听,很贴近生活,成为同学们课余的主要话题。那一年我刚升入初中,可能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变化,让在乐至县城工作的父亲看到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希望,费了一番功夫把我从大队乡村小学转学到县城城关中学读书,希望能考上中专,减轻家里的负担。乐至县城关中学和其他各个县城的城关中学一样,招收的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但是乐至县城关中学却是我见过的保存最完好,管理较规范的一所学校。那时,学校除了两幢新教学楼外全是古旧的木质结构的建筑,而且大多有木地板,学校有住校生,有体验农场,有两个大操场,有完整的理科实验操作室。初中毕业时,化学课本中所有实验我们都一一亲自做过,我还是其中一个小组的组长。毕业前的游戏晚会上,我们烧能发出耀眼蓝光的镁条、玩烧不坏的手帕等节目,高兴的劲头至今难以忘怀,就凭这一点,现在的学校就没有那时值得回忆。

更让人高兴的是学校每周星期二下午只上前两节课,第三、四节课全校师生统一到县城电影院看电影,经常是学校专场,成人票价是1角2钱,我们学生票只要8分钱,有电影看同学们像过节一样高兴。学校通知各班的文艺委员到学校政教处领电影票,文艺委员领到票后到班上让同学们随机抽取一张票,位置好孬全凭运气,当然要好的同学拿到票过后也可以交换座位。为此,我们看过很多电影,比如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而闻名的电影《甜蜜的事业》、反特故事片《黑三角》,其中的插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电影没放几天就在校园流行开了。还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柳堡的故事》等,尤其是改革开放带来的香港电影,比如《生死捕斗》,也有外国电影,比如有主题歌曲《小小少年》的德国电影《英俊少年》,因《草帽歌》著名的日本电影《追捕》,还有南斯拉夫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那时的外国电影都是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出品,配音演员童自荣的声音大家最熟悉。正因为电影看得多一些,电影歌曲也就流行开来,电影放过几天,其中好听的歌曲就会在同学们中传唱。那些懵懂岁月我们也有自己的追星方式,谁唱得好当下这首歌,谁就是我们追捧的对象。有时听别人唱,心里痒痒的,就跟着哼,一段时间下来就能哼几句,不甘心,就找来歌词,抄在小本本上,反复哼,鹦鹉学舌般只能学会五六成,也不敢大声唱,只能小声哼或没有人的地方唱一下。有一天忽然发现班上有个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她在校外学音乐,她拿来抄得相当完整的歌曲手抄本。笔记本打开两页共一版,歌曲名写中间,曲谱占两行,歌词视内容有几段占几行,音符和歌词对准,与原来歌单几乎没有区别。顿时眼前一亮,原来还可以这么玩!我也要这么做,尽管我的条件可能不允许,但年少心高的我还是要想方设法去做。为此,先向父亲要钱买一个比较精美的笔记本,说是上课记知识,然后趁着父亲出差,赶快向同学借来歌曲手抄本,放学后回到家关上门,打开笔记本,照着同学的手抄本一笔一描抄下来。记得我抄的第一首歌曲是电影《甜蜜的事业》主题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电影画报上说其主题歌是由于淑珍第一次用电子琴伴奏演唱,效果非常好。在观看过程中歌曲确实很好听,当时一下子就流行起来了。离学校不远处的五一机械厂当时还很红火,工厂的大喇叭在每天职工上、下班时都放这首歌,大半个县城都能听到,让我们很有唱好这首歌的冲动。由于没有学过音乐,也不懂什么“1=F 3/4”是什么东东,和数学有什么关系等等,只认得***数字,有些数字上有一点,有些数字后有一点,不懂得,全部照写下来。最恼火的是好多个数字上有一段圆弧,画不像,为了画这段弧我用了当时还有的***像章,也用过5分钱的硬币,最后用学数学用过的量角器终于画好了后来才知道的连音符。

牡丹之歌伴奏曲(罗明:青春记忆——抄歌)

为了画好每一个音符下面的横线,我把学数学用的三角板用起来,而且抄歌曲不能用钢笔,那个墨水会在尺子边留下痕迹,只能用圆珠笔。第一次抄歌我就抄了两遍,就是因为钢笔墨水的缘故。经过几小时的辛苦工作,终于大功告成,虽然墨迹斑斑,由于没有规划好,音符和下面的歌词未对准,但毕竟是处女作,还是高兴得唱起来,甚至连吃饭都忘记了。从那以后,每隔几天我们就要抄一首近期在同学们中流行的歌曲,如《小小少年》、《草帽歌》、《再见吧,妈妈》、《泉水呵咚响》、《九九艳阳天》、《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等。其中《再见吧,妈妈》,这一首歌在学校还很火了一阵。那是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后,我们学校有两位学长,前一年参军刚好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回到家乡,学校请到两位英雄到学校作报告,全校师生聆听两位英雄在前线如何英勇作战,听得同学们热血沸腾,连坐在台上的学校领导和当年该班的两个班主任都一起鼓掌欢迎。学长带领我们一起唱当时出征最流行的歌曲《再见吧,妈妈》,现在想起来,依旧心潮澎湃,崇尚英雄是热血男儿的本色!就这样,班上有一部分同学相互借歌曲本抄歌,后来年级内其他班的同学也加入进来。同学们课外抄,回家抄,更有个别同学在上课抄,被上课的老师发现了,没收歌本交到班主任处没少挨批评。还有的同学在家里抄歌被家长发现了甚至撕了歌本,但同学们抄歌热情依旧不减。我也在父亲检查笔记本时发现没有记一点书本知识而全是流行歌曲被父亲责骂,而且屡教不改,就这样耽误了学习。初三上学期时有一本歌曲集《群众最喜爱的歌曲15首》,收集了近期最流行的15首歌曲,机会难得,我们好多同学宁愿一个星期吃泡菜,也要到新华书店排队购买。每天上下学随身带,比中考资料还宝贝,时不时拿出来翻一翻,导致初三中考时差3分上线,让父母的希望落空,现在想来还真是玩物丧志,辜负了父母的希望!

读高中后懂事了一些,集中精力学习,不再抄歌。考上大学后,不用抄歌,而是花钱买歌片,手掌大小,印刷精美,比起手抄本那是好得多。记得我买的第一张歌片是蒋大为的《北国之春》,当时风靡一时。同学们白天唱、晚上睡觉前也在唱,周末搞活动时也在唱,甚至其他班的同学还有其它的版本,以致于现在大学同学聚会时还时时唱起当年那首熟悉的歌。后来还有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牡丹之歌》,张明敏在84年春晚唱红的《我的中国心》,费玉清的《绿岛小夜曲》,还有李谷一在电视片《三峡传说》中的插曲《乡恋》等等。这些优美的歌曲飘荡在我的大学校园里,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许多快乐的时光。虽然那些歌我唱得并不好,但学习、生活之余我们还是乐此不疲,或单唱、或与同学合唱、或跟着他人唱,那时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难心忘怀。现在想起,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那些青春记忆已经成为我一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抄歌、学唱歌,我的青春生活插曲,这些活动让我的青春生活增加了许多值得回味的亮色。虽然,这个活我玩得并不熟练,但那却是我从心底喜欢的事,为此,耽误了那么多学习的时间,但我的心里并未感觉不安,因为那是我成长的营养品!如果时光倒流,让我再回到那美好的青春时代,我依然会用青春的歌声来编织那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

作者简介

罗明,金堂某中学教师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31日 上午10:30
下一篇 2023年1月31日 上午10: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