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普洱茶的功效(陈年普洱茶是什么茶)

来源头条作者:苏州老杨说茶

老杨说茶,实话实说。

陈年普洱茶是生茶吗?这个问题要从普洱茶生茶、熟茶的起源说起。

一、普洱茶生茶、熟茶的定义

现行国家标准《GB/T2111-2008地理标注产品 普洱茶 》中明确规定“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茶叶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0766-2014)中,将茶叶分为七类: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再加工茶。“分类原则:以加工工艺、产品特性为主,结合茶树品种、鲜叶原料、生产地域进行分类。”其中,晒青绿茶的规定为“干燥工艺主要采用日晒的方式制成的产品.”黑茶的定义为“以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云南黑茶的规定是“云南地区鲜叶经过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以茶叶分类的现行国标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普洱茶(生茶)属于晒青绿茶,普洱茶(熟茶)属于云南黑茶。

陈年普洱茶的功效(陈年普洱茶是什么茶)

普洱茶生茶

二、普洱茶熟茶与老茶的关系

 1973年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发酵的普洱茶熟茶。据可查资料显示,普洱茶采用的“渥堆”发酵技术,1973年进行的尝试取得了重下大突破,1975年人工渥堆技术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人工发酵技术研制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普洱茶生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往往十几数十年)的问题,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到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渥堆发酵技术在普洱茶生产中的的成熟与运用,产生了一种新的全发酵茶—普洱熟茶。

1973年初,云南省茶叶公司在广交会上了解到,香港客户需要发酵的红汤普洱茶,而这种茶广东有生产,决定去学习。派出昆明茶厂副厂长安增荣、审检室负责人吴启英、工人李桂英及勐海、下关两茶厂各二人,组成七人小组专赴广州茶厂学习普洱茶渥堆发酵生产。赴广州茶厂学习小组返昆后,公司组建了两级审检生产营销骨干组成的技术攻关组,由昆明茶厂按该厂工艺试产,广州茶厂起初是用冷水发酵,后觉不理想,遂改为温水发酵,并作了工艺定型。1974年,昆明茶厂在工艺调整后,渥堆终于获得了成功,实现当年销港普洱茶10.2吨(含陈佩仁试制的1吨多),接下来,勐海有勐海的工艺,下关则结合自己紧茶的热发酵工艺,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 这些产品成果,也都和广东普洱茶,有着完全不同的滋味。

综上所述,普洱熟茶是为了达到普洱茶老茶的口感与品质,普洱茶生茶通过人工发酵技术快速熟成的茶品。

陈年普洱茶的功效(陈年普洱茶是什么茶)

普洱茶熟茶

三、陈年普洱茶是什么茶

普洱茶熟茶的陈年茶品就是普洱茶熟茶,本质上依然属于黑茶。只不过经过了长时间的陈化,普洱茶熟茶的口感较新茶阶段有了一定的变化。

普洱茶生茶的陈茶属于什么茶?这个问题就要具体茶品具体分析。

现行国标《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中“4.3 后发酵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或普洱茶(生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微生物、酶、湿热、氧化等综合作用,其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转化,而形成普洱茶(熟茶)独有品质特征的过程。”

农业部颁布的行业标准《NY/T 779-2004 普洱茶》规定:“3.4熟成 熟成是指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其压制茶在良好的贮藏环境下长期贮存(10年以上),或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人工渥堆发酵,使茶多酚等生化成分经氧化聚合水解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形成普洱茶特定品质的加工工序。”

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关于普洱茶“后发酵”、“熟成”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普洱茶生茶可以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贮存转化为普洱茶熟茶。2、普洱茶生茶生茶转化为熟茶必须达到相应的品质特征: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3、普洱茶生茶转化为熟茶的熟成时间要在10年以上。4、普洱茶生茶转化为熟茶要经微生物、酶、湿热、氧化等综合作用,使茶多酚等生化成分经氧化聚合水解系列生化反应。

综上所述,陈年普洱茶生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经10年以上的后发酵熟成,达到普洱茶熟茶的特定品质就是普洱茶熟茶。未能达到上述标准的陈年普洱茶生茶就不能称为普洱茶熟茶,应归入晒青绿茶。

陈年普洱茶的功效(陈年普洱茶是什么茶)

(声明:本文为作者苏州老杨个人感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原创文章,禁止非授权转载。)

老杨才疏学浅,自知见识浅薄,惟愿与各位茶友共寻茶的真味。如有错漏,欢迎各位茶友雅正,老杨不胜感激。

作者微信crlysc,欢迎大家在微信上交流。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2月2日 上午10:46
下一篇 2023年2月2日 上午10:4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