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官印是什么(容轩读印——汉代官印(中))

来源头条作者:文藏

日南尉丞 西汉铜质官印。纵23.5毫米,横23毫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日南,原秦代象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改为日南郡。丞即尉丞。尉丞,系汉代郡都尉佐官。《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郡尉,秦官……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

此印线条圆浑,结字方整,四字均分印面,是西汉印章的典型风格。章法上,印文左右两列疏密对比强烈,特别是“日”字,内横不与两边相接,开朗疏阔。作者有意地夸张了“日”字与其他三个字的疏密对比,使疏处更疏,密处更密,三密一疏的格局视觉效果非常强烈。字法上,“南”字笔画婉转,左右两竖带弧,略存小篆遗意。“丞”字头部挺直,下部多曲笔,上下曲直对比,两“手”部件与“尉”“南”二字之弧笔相呼应。全印字形灵活典雅,笔画曲直相生,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

榆畜府 西汉官印。纵23毫米,横13毫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秦封泥中发现有饲养禽兽的园圈,如具园、麋园,说明管理供宫廷使用的动物的专门机构在秦代已经设立。此印为半通印,半通印的品秩较低,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用半通印的官员俸禄一般在比二百石以下。

半通印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虽尺寸大多只有方印一半,但要在有限的空间内生出无穷意趣,巧思尤为重要。细省印文,此印线条圆润,结字方整,转折处以圆转为主,三个字由上而下依次排开。“畜”字以八条横线排列茂密,结字独具巧思,使转处极富笔意。“府”字作扁势处理,宽博敦厚,整字显得阳刚健美。此印朴茂大气,在半寸天地中蕴含汉印的雄浑博大。

乐右作 西汉官印。纵24.5毫米,横13毫米。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此方半通印,笔画横平竖直,略有粗细变化,横向笔画的中段较重,显得圆润遒劲。印文篆法取横陈铺张之势,转折处多圆转,显出博大雄浑的印风,丝毫不显逼仄小气,而呈现出宽博之美。结字方整,印边呈椭圆形,与方整的结字形成对比,弱化了方整的结字造成的板滞感。“乐”字上面的残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印章方整的感觉,与“作”字右下角的空间相呼应,印边的残破反倒促进了印文的和谐统一。半通汉印与方整汉印在布局上的区别是,它只考虑上下关系不用考虑左右关系,上下贯气的要求更加突出。印文宽博方正,再配以严整均衡饱满的布局,使印文体势融合紧凑,形成一种浑厚雄健的风格。此印以印文代边,加之四角磨损,更增添了奇趣,成为此印又一亮点。

遒侯骑马 西汉铜质官印,桶钮。纵74毫米,横74毫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遒侯”为西汉侯爵陆疆(强),遒县为其封邑,在今河北新城县西北。此印因有比较确切可靠的时代和功臣侯名,更显珍贵。此印乃专供烙于马匹表皮作为标志的戳记,俗称“烙马印”,其印钮为柱形中空,安柄后于火中烧热以烙马为记。烙马印源自战国,如著名的燕系古玺“日庚都萃车马”(70毫米见方)。

烙马印出于实用,多作朱文,一是烙文清晰,二是对马匹伤害小。此印汲取了战国烙马印的一些特点,结体较为开张,且不设边框,为清晰辨认灼烙字形,印文字字独立,笔画空间较大,章法疏朗空灵。在字法上,此印掺入了隶书笔法,姿态憨厚。如“侯”字斜笔左伸,下部撇捺脚隶意十足,“骑”字末笔使转和“马”字四点不仅动感十足,更充满隶意。“马”字重心极低,上疏下密,稳如泰山。在章法上,此印平中寓奇,动静结合,四字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此印印文篆中带隶,笔画在古雅中见灵动,又由于自然的风化锈蚀等因素,使该印线条在虚隐中显苍茫,虚实相生,实属汉朱文印中难得的佳作。

淮阳王玺 西汉晚期玉质官印,覆斗钮。纵23毫米,横23毫米。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淮阳王曾为汉初刘邦所封同姓王之一,宣帝元康三年(前63)又封刘钦为淮阳王,传三世至王莽时废。《汉旧仪》载,汉制诸侯王印为黄金质,文曰“玺”,赤地绶,此印玉质,或为明器。

西汉后期印文笔画更加粗实齐整,结字更趋方整峻健。此印用刀遒劲畅达,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处皆以方笔为主,线条刚劲,转折处多显方折。“淮”字中水部由带有弧度的笔画构成,“隹”则以斜线与平直线为主,“阳”字中“易”的下部由斜线与曲线相结合,既相互呼应,又使整个印面更加生动活泼。特别是“易”下部的曲线,使印风在严谨整饬中流逸出灵动温婉的气息。“王”字中间留出大块的空间,在整方印中较为醒目。“玺”字虽然笔画繁多,但由于安排得当,密而不满。此玺端正谨严而又不乏灵动,在西汉晚期官印中具有较强代表性。

邦侯 西汉官印。纵24毫米,横15毫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半通印有“日”字界格,横格把印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两字印在处理上有相当的难度,如果处理不好,两个字很难组合成一个整体,此印因施界格,故章法相对容易处理。此印用刀圆润劲挺,笔画排布匀称,结体端庄雅洁,章法疏密得宜,印风平正中寓灵动。“邦”字把纵向的笔画缩短,使得结体较为紧凑,转折处圆中带方,整个字宽博雍容,笔画刚直中蕴婉曲。“侯”字则纵立健挺,字势上与“邦”字形成对比,既各具情态又能统一和谐。此印在方正平实中见变化,直笔中暗含曲意,含蓄蕴藉,笔短意长,结字虽以方为基调,但方中寓圆,显得精致圆融。

新莽时期虽然极其短暂,只有十余年的时间,但这一时期的印章却非常有特色,后来称之为“新莽印章”。王莽“托古改制”,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革汉而立新”,而这些“改革”措施在史书上皆有明确记载,新莽时期的官印多为改制后的官名、地名、爵称等,如封爵有侯、伯、子、男、任,改县令为宰,等等,与汉制有较大差别。其官印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印文多为五字、六字及八字、九字等,凡官名二字者其后加“之印章”,三字者加“之印”。官印的等级主要体现在印文和钮制上,二千石以上的称“章”,二千石以下的称“印”;县宰以上的龟钮,以下为瓦钮。王献唐先生曾将莽印赞为“一绝”,其在《五镫精舍印话》中曰:“今传新莽官印,钮制炼冶,俱皆华妙,印文书刻之工,远迈秦汉,更无论魏晋……篆刻至莽,殆摹印之极规矣。”评价甚高。

新保塞乌桓西犁邑率众侯印 新莽金质官印。此印早年流传至日本,现藏日本京都有邻馆。

新莽官印中,首字刻“新”者,为颁布给少数民族首领之印。“乌桓”,亦作乌丸,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一支。西汉设乌桓校尉,东汉南匈奴归附,乌桓也向东汉臣服。“率众侯”是新莽封乌桓之官号。公元49年,辽西乌桓各部首领携奴婢、牛马、虎豹貂皮和弓箭入洛阳朝贡,光武帝刘秀封他们为侯王君长,使率众戍守北方边境郡县。在存世乌桓官印中多有“保塞”“率众”字样,如“汉保塞乌桓率众长”“汉乌桓率众长”等驼钮官印。此印是新莽授给内附之乌恒部落首领的官印。

此印乃传世新莽印章标准品,在莽印中颇为特殊,典雅遒劲、方圆兼备之余,篆法自然流畅,笔画停匀娴雅,笔意浓厚。篆法优雅精美,用笔方圆兼备,笔画匀整遒劲,结体严谨又不失舒展大方。新莽官印文字内容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有大量特殊官名和特殊称谓,颁给少数民族的官印首字均镌“新”,而不再镌“汉”。此印共12字,章法整饬,笔画匀称,大小比例规范,是典型的新莽官印风格。字法上,印文字形稍长,方圆相兼,书写性极强,几乎笔笔带弧,转折亦多圆转,营造了一种自然柔美的氛围,配以偏长的字形,观之如有谦谦君子之风。而且,刻工一丝不苟,未见草率,当时工艺之精湛令人惊叹。

新西河左佰长 新莽铜质官印,瓦钮。纵23毫米,横24毫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据《汉书·宣帝纪》,汉时曾“置西河、北地属国以处匈奴降者”,罗福颐先生将其置于“颁给兄弟民族官印”类,则该印即新莽时被安置于西河的匈奴降者旧部佰长所用印。王莽即位后,曾派遣使者四出边域,广授印章,颁赐给边疆地区民族的印章则多冠以“新”字国号。

王莽时期是中国古代工艺科技史上较为辉煌的时期,印章刻铸的精工和规范是他朝罕见的。此印为瓦钮,说明持印者的身份并不高。此印文字结构方圆兼备,宽博饱满,笔画婉通舒展。此印体现了新莽印章的典型特征,典雅精致。笔画的起讫处多用方笔,转折处则外方内圆,显得每个印文都非常齐整利落。“新”“河”“佰”三字竖画较多,但排列十分整齐。“新”字的“斤”部、“佰”字的“百”部、“长”字的下部均处理得十分巧妙。此印每个印文均笔画排匀整,笔画间距基本相同,但由于每个字繁简不同,自然使全印在章法上给人以疏密有致之感。

广睦男家丞 新莽铜质官印。纵24毫米,横24毫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新莽印章的印文多数为五字或六字,分作三行,五字者将最后一字拉长作为末行,此为新莽印章布局上的一大特色。此印印文笔画以平直方折为主,同时又富于变化。“廣”字的“广”部背向右侧,主要是为了避免与相邻“男”字的“力”部构成多条竖线的同向重复。“男”字改上下结构为左右结构,为下面“家”字腾出空间。“丞”字体形修长,单字独占一列。此印的用笔较为自然,转折处多用圆笔,无论是结构还是用笔都不是中规中矩,而是灵活变化,在众多严谨的新莽官印中也算风格独具。

文藏头条号精彩内容:赏析与研究:明代象牙文物精品文章内容来自《艺术品》杂志

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2月5日 上午8:02
下一篇 2023年2月5日 上午8: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