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锌硒茶(小知识 贵州茶寿山 · 锌硒茶)

来源头条作者:苏贵茶寿山

贵州凤冈锌硒茶(小知识  贵州茶寿山 · 锌硒茶)

茶,最早是用荼字,茶字是由荼演变而来的。

盛唐时期(公元713年—765年),茶业兴盛,民间已经出现了俗字“茶”,用来专门指称山茶科山茶属的茶树这种植物,但在正式场合并没有得到应用。直到茶圣陆羽《茶经》的诞生,才彻底奠定了“茶”字的正式身份,

并沿用至今。

贵州凤冈锌硒茶(小知识  贵州茶寿山 · 锌硒茶)

图源网络(侵删)

根据大量的地质学和古植物学研究推断出,三迭纪末期的康滇古陆、雪峰古陆和越北古陆是多种被子植物起源的温床。山茶属植物现存200余种,其中的90%分布于我国西南和南部,以

云南、贵州、广西

为主要集中地区。

1939年,抗日战争,沿海地区出口产品受阻,受中农所、中茶公司委托,由张天福等人带队在西南地区选址筹建中央实验茶厂,最终在

贵州省遵义市的湄潭县

设立,这是首个国家层面的茶叶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生产、出口基地。

1940年4月,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生产机构——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

在湄潭正式挂牌成立。该实验茶场的建立,不仅对贵州茶叶生产、科研、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首次打开中国茶业科研之先河,推开了中国现代茶业史上第一扇门。

图为:贵州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旧址

贵州凤冈锌硒茶(小知识  贵州茶寿山 · 锌硒茶)

图源网络(侵删)

1972年,在距凤冈县县城东北部12公里九道拐河流的洞卡拉发现一种距今4.28亿年的半水生物维管束植物化石——黔羽枝。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古老的维管束植物,是在植物进化史上从海生藻类到陆生蕨类之间的关键环节。

1980年7月13日卢其明和陈明学、罗永凤三人从晴隆出发走砚瓦过廖基经西社到箐口,再次登上云头大山,开展对野生古茶树的调查,这次调查无意间发现了:茶籽化石。

当时随行三人不敢确定,于1988年将这颗化石带到南京,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物理化学研究所、贵州地质研究所、贵州省农业厅等专家现场研究,由中科院南京所郭双兴研究员初步鉴定为“新生代第三纪四球茶茶籽化石”,距今约640万年。

1996年,王怿在美国圣巴巴拉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古植物学大会上宣读了关于“黔羽枝”化石的研究论文,引起了科学届的广泛关注。

2001年4月,中英两国科学家组成联合考察组来凤冈考察“黔羽枝”化石,认定“黔羽枝”是世界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化石,对于人类认识陆地植物的起源、演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由此更加确定:贵州不仅是野生茶叶的生长之地,也是世界茶树起源地和世界茶文化发祥地。

图为:茶寿山

贵州凤冈锌硒茶(小知识  贵州茶寿山 · 锌硒茶)

据陆羽所著的《茶经》中记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唐夷州其州治府

就在

今凤冈县绥阳镇场

集边,茶寿山位于贵州东北部凤冈县境内,

茶寿山的古茶树群是古夷州贡茶的发源地

,是为凤冈锌硒茶的

前身

,距今,有2000年的历史。

茶寿山拥有喀斯特地貌,山间奇峰异岭、山高谷险,山林环抱、林茶相间,风光旖旎,同时富含珍贵的锌硒土壤,拥有

孕育锌硒茶

得天独厚的条件,出产的锌硒茶已经成为茶寿山的一张

名片

茶寿山发展至今,仍然采用“

天然农场、自然生长

”生态种植,茶园遵循自然农法生产管护。严格甄选优质茶树品种,确保采摘到每一颗茶树最

顶尖

茶芽。

从采摘到制作,工艺上尽可能

保留

茶的本质,保存茶最

纯天然

的清香。

入口

回甘生津,

茶香

萦绕唇齿间久绕不散,

茶色

清澈透亮,

茶叶

经久耐泡,久泡仍有余香。

贵州凤冈锌硒茶(小知识  贵州茶寿山 · 锌硒茶)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2月5日 上午10:24
下一篇 2023年2月5日 上午10: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