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果子泡酒的功效与作用(“果桑”试验)

来源头条作者:运城新闻网

记者 陈永年

桑果子泡酒的功效与作用(“果桑”试验)

山西农大蚕科院技术团成员在盐湖区东郭镇东郭村丁运生家的桑园里回访,查看“白果病”的防治效果。 记者 陈永年 摄

近年来,运城兴起一种叫“果桑”的新产业,乘着休闲采摘、产业结构调整的势头,发展迅猛。如今,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都有种植,总面积3000多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所谓果桑,其实就是以生产桑葚为主的桑树,是兼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特色树种。

在运城谈农业产业,有一个绕不开的参照物,那就是苹果产业。相比苹果产业,果桑的发展,还是名副其实的小弟,目前更大程度上还处于民间自由选择和科研机构技术推动的阶段。但正因为是处于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有着苹果产业培育经验的我们,或许更能感悟培育新产业的关键要素。

日前,记者就运城果桑产业,采访了相关种植户以及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蚕科院”)。

风靡城郊的“采摘园”

5月10日中午,进入盐湖区东郭镇东郭村的运生田园农家乐。工作日,游人竟然也不少,园区不小的停车场已被停满。

门口一些游客正在刷购票码。“参加短视频平台上的促销活动,一个人10块钱,自己采,可以吃,走时还能带上一盒,很实惠。”一个游客笑着说。

主人丁运生说,桑树投资小,管理也简单,再加上多是游客上门采摘,收益挺好。

一个说“实惠”,一个讲“挺好”。供求双方满意产生的双赢,决定着一个产业的立身之本和发展前景。

丁运生是东郭人,他的桑葚园所在的地方,之前是一个冬枣园。当时看到临猗特别是庙上一带的冬枣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于是他就在自家栽了起来。没想到,事到做时方知难。环剥、打药、配肥,都需要技术。关键是冬枣园必须建大棚,而东郭当地一贯风大,大时甚至能把大棚刮烂。

无论是栽,还是刨,丁运生的决定都非常果断。冬枣栽下两年,虽然还没有见到收益,但深思熟虑判断当地不适合种冬枣的丁运生,直接将冬枣园改成了果桑园——他从陕西考察的一个新项目,主打采摘。

那是2012年,丁运生从陕西引回“红果2号”品种,试栽了3亩。当时栽果桑在运城还是个稀罕事,也就传到了蚕科院桑功能产品研究所所长张志兰的耳中。

蚕科院创建于1957年3月,位于世界蚕桑的主要发祥地——运城。2021年,该院由省农业农村厅转隶到山西农业大学,进入建设研究型科研院所的新阶段。张志兰的研究领域就是果桑。

两人见面,快人快语的张志兰毫不客气:“你栽的这品种还行,但不是最好的,有一种‘大十’的品种就不错……”

也就是从那时起,丁运生与蚕科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没事通消息,有事勤商量。当然,任何一个种植户,都是非常愿意与蚕科院这种掌握技术的研发机构联系紧密的。

第二年,蚕科院有了新项目,就支持丁运生一批新品种桑树苗,种了15亩。品种就是“大十”,相比“红果2号”,果实更甜,水分更大,还没有籽。在蚕科院的支持下,丁运生的桑树园发展得更顺利了。

5月10日是蚕科院院长韩红发一行到丁运生园中察看“白果病”的日子。

“白果病”学名桑葚菌核病,过了3年的桑园,管理不当容易发病,轻则影响商品率,重则毁园。

去年,丁运生的园子就发现了“白果病”,求教蚕科院,专家提供了防控方案,如今桑葚成熟,正是统计防治效果的时机。虽然丁运生在电话反馈中说“效果很好,基本不见了”,但课题的研究,总归是要用具体统计数字作为结果佐证的。

见面寒暄之后,韩红发忽然提起一句:“我上次教你的桑叶凉粉你试着做了吗?”

“试了,试了,做了好几次,味道还可以。”丁运生回答。

桑叶凉粉是韩红发出的点子,选取鲜嫩的桑叶,打成汁,再加上草木灰澄清液,沉淀后制作而成,有着不一般的风味与营养。点子说给丁运生,一是丁运生自己已经开始摸索做桑叶套餐,桑叶卷、桑叶包子、拌桑叶尖、炸桑叶等可以摆一桌;二是丁运生本就是一名高级烹饪师,在桑叶食用化方面有能力也有兴趣。

接近中心城区的位置优势,让这个园子成为蚕科院的新品种、新思路甚至是新想法的实验场。除了类似桑叶餐的多元化经营点子,蚕科院有了一些好品种,也总会及时移植到园区,以供进一步的适应性观察。如今,该园区的果桑品种已有十几种。

有着技术支持,再加上近年来东郭的发展,特别是通往岚山根·运城印象的道路等级提升,丁运生的桑葚园生意越来越好。如今,园子边上已经新增了两个桑葚园。

“作为桑葚采摘的场所,我们这儿最大的优势就是离中心城区近,但要真正打响‘吃桑葚,到东郭’的牌子,还得带动更多的人加入,继续提高规模。”丁运生说,目前他们的园子已经占地45亩了。而在整个占地80多亩的园区中,除了桑葚采摘、农家乐外,如今还在建设一个摸鱼的娱乐项目。

据了解,仅桑葚采摘,如今一亩的收益在一万多元,如果能充分利用其引流的优势,加上其他项目后的收益肯定会更多。

藏身乡镇的“深加工”

走在丁运生的园子里,树下随时可以看到熟透的桑葚掉在地上,有的地方多到踩在脚下都似乎有些发黏的感觉。

看上去着实可惜,但却没有办法,因为目前园子的深加工问题没有解决。

“现在的规模和产量,作为采摘可能算大了,但如果作为深加工,规模就太小了。如果能深加工的话,我们就会在树下铺一层东西,桑葚落下来也不至于浪费。”丁运生说,蚕科院曾经联系过一家深加工企业,自带破碎工具,但测算了一下,来到园子也装不够一车,只能作罢。

如何进行深加工,是让丁运生纠结的难题。而对位于万荣县里望乡乔薛堡村的德善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师根元来讲,已是他探索多年甚至走了半截儿的路。

2017年,师根元开始在万荣县栽植桑树,如今规模已达500亩,分布在汉薛、荣河、万泉、里望4个乡镇。说起栽植桑树,还有一个故事。

2014年年初,师根元的母亲患重病,他跑遍数家大医院,最后的结论是无药可治,且只有70天的寿命。不放弃的师根元多方寻医,最后采用了一个民间偏方,以树上自然风干的桑葚为药引,母亲竟然奇迹般地转危为安,享寿至今。

因此契机,师根元对桑葚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大的兴趣,他驾车跑遍全国主要蚕桑产地后,于2017年回到老家万荣开始实验。

2020年,实验成功的他,又与友人合作,在河北廊坊建起了更大规模的园区。园区以采摘引流,展销两用,多时一天能来百八十辆大巴车的游客。

与丁运生不同,因为桑园地处乡镇,从一开始师根元就有着深加工的考量。他说:“农产品离开深加工,就像人**衣服裸奔,风险太大。通过设施农业实现旱涝保收,通过深加工实现效益翻番,这是农业产业化的两条主要路径。”

从种植业延伸到加工业,意味着价值的提升,以及在价值分成中的更大份额。

师根元以一亩“果叶两用桑园”为例介绍:一亩地需要2个工人干90天,实行全年5批次大蚕饲养、每亩养蚕5张,单纯养蚕卖鲜茧的话,毛利润在1.0万元以上;如果延伸一步,把茧加工成蚕丝被,毛收入可将近10万元。再比如桑葚采摘,延伸进一步加工成冻干桑葚的话,价值会提高10倍……

可喜的是,师根元在运城的果桑多元化深加工布局已经初布成型,桑果酒、桑叶茶、蚕丝被、桑饲料……据说效益还很好。

采访当天,他刚与新绛一个客户商谈完加工桑叶菜的事情,双方基本达成一致。“仅仅是桑叶菜,重庆一个只有3200人的小山村,年产值就上亿元。目前对于果桑的产业化挖掘还远远不到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师根元说。

那果桑有没有成为运城新兴农业特色产业的潜质呢?

韩红发说:“桑葚口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健康食品’。果桑融合了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从近年来的发展来看,我觉得具备形成新兴产业的潜质。”

师根元的回答更简单:“桑树抗寒、耐冻、不怕冰雹,抗自然风险能力强,相对苹果来讲市场竞争烈度更小,又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我对此是乐观的。”

桑果子泡酒的功效与作用(“果桑”试验)

山西农大蚕科院技术团成员在芮城县陌南镇一桑园察看桑葚长势 记者 陈方斌 摄

研发机构的“在路上”

深加工说来容易,真正做起来,难上加难。这一点,从苹果产业就可以看出来。作为运城农业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各级领导重视、配套政策完善、奖励机制健全、推广措施得力,但就算这样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们在苹果深加工上的成效依然不尽如人意。

与苹果产业不一样的是,果桑产业在成长初期,就有着科研机构的跟进与支撑。

蚕科院的驻地就在运城,是我们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近年来,在蚕科院的大力推动下,万荣、芮城等县大力推广果桑有机旱作种植模式,利用沟坡丘陵地种植桑树,节约耕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另外,还在我市推广果桑标准化栽培3000亩左右,建立标准化示范区3个,辐射带动全省发展果桑面积约1万亩,占全省桑园面积的20%,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果桑年均亩产1300公斤左右,通过休闲采摘,种植户年均亩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仅此一项全市可增收3000万元左右。”张志兰说,同时还带动了桑果酒酿造、桑叶茶等加工业,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与苹果相比,果桑管理相对简单,但却并非没有技术含量——

有的一下子栽植了100多亩果桑,雄花树就占了40亩,却不知有5%的雄花树就可解决授粉问题了;

有的桑园出现“白果病”,防治不及时,只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彻底毁园;

有的从外地高价引进新品种,栽后却出现各种不适症……

蚕科院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替果农们把关,把可能的坑蹚一遍,总结实验出新品种、新技术推荐给果农——

该院在全国较早制定出台了省级果桑栽培技术规程,推进果桑栽培的标准化。特别是目前果桑多主打采摘,技术规程中对于采摘园的选址、品种、苗木行株距、树形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采摘园多为鲜食,很多都是即时食用,安全要求更高,蚕科院目前又在制定果桑“白果病”的绿色防控标准;

近几年运城市果桑的主栽品种,比如“大十”“红果2号”“中椹1号”“黑珍珠”“白玉王”等,都是蚕科院引进试验成功后向社会大力推广的;

针对“白果病”,蚕科院经过实验,向果农们推荐了五六种防控方案,效果非常明显……

如今,我市主打采摘经济的果桑种植规模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深加工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蚕科院又开始在深加工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酿酒,是桑葚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向。而目前的酿酒存在着一个技术难题,就是酿出的酒口感发酸。蚕科院经过技术攻关,研究提出了通过桑葚原料低温保鲜、原汁低温前置澄清、适度低温发酵等方式,降低桑葚发酵酒中挥发酸含量的方案。目前,这篇名为《降低桑葚发酵酒中挥发酸含量的工艺方法研究》已在《中国蚕业》杂志发表,并正在申报专利。

“最难的是桑葚酒不单涉及酿酒工艺,还要做营养成分的影响实验,最终要实现营养效果和口感的平衡。”张志兰说。

好消息是,目前这个酿酒工艺已经走出实验室——蚕科院与运城本土酿酒企业格瑞特酒庄合作,委托其进行桑葚发酵酒的中试工作。

深加工的指导,蚕科院“重大”也不“轻小”,对于一些普通的小规模的种植户,则指导他们通过做桑葚酱、桑葚泡酒等方式,消化采摘剩余的桑果。

在蚕科院的“十四五”重点研究方向中,立桑为业、多元发展,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研发已经成主要内容。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开展果桑(保鲜贮存、饮酿品、食品)、饲料桑(新型畜禽添加饲料)、食饮桑(桑叶茶、桑叶菜、桑叶粉)、桑枝(食用菌、桑黄、切片)等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开发更丰富的功能产品,引领发展生态桑业。”韩红发说。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2月5日 上午11:24
下一篇 2023年2月5日 上午11: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yishidian.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2821.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yishidian.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