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字的构成为何以代表猪的豕为主要部分?源于古人对猪的情感

来源头条作者:飞鱼说史

序言:

什么肉类能解馋?或许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猪肉。

也确实,猪肉类食品早已被融进我们的日常饮食中,而由猪肉做成的美食,更数不胜数,红烧肉、回锅肉、糖醋排骨,当然还有猪肉白菜馅的饺子等等,都可以令人大快朵颐一番。

不过最近由于猪肉价格猛涨,民众纷纷高呼:这年头连猪肉都吃不起了。

你或许会说,猪肉涨价可以吃别的食物代替啊,但是猪肉涨价会引起一系列食物的涨价连锁,因为它不是独立的。

既然猪关乎民生,那么它有怎么样的历史,为何在人们的观念里它是“蠢笨”的代表呢,为何“家”字的构成里会有代表猪的“豕”,难道古人认为有猪才是“家”吗?

本篇飞鱼就来说说猪的历史。

可爱的小猪先秦时期的“豕”。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猪是我国先民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又称为“豕”、“彘”、“豚”等,别称“刚鬣”,而现在的“八戒”、“二师兄”也大多特指“猪”,一只家畜能有占据如此多的汉字,这可以说是“猪”的骄傲。

不过在先秦时期,“猪”字出现的极其少,而“豕”则出现的很普遍,如上述《孟子》中就有舜居住在深山,与鹿和豕同游的记载。

陶猪,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6000年前,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先秦时期的“豕”还充当着祭祀用品的角色,在旧时的祭礼中有太牢和少牢之分,太牢的规定是牛、羊、豕全备,比如《庄子·至乐》记载:具太牢以为膳,而成玄英就注疏曰:太牢,牛羊豕也,而少牢的规定只有羊、豕,由此可见祭祀时,无论是太牢的礼节还是少牢的礼节,豕都是不可或缺的。

太牢和少牢的礼节并不是随便用的,《礼记·王制》就阐明了其中的区别,“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此处的大牢就是指的太牢,而《礼记·内则》对这种礼节的要求,更有详细的说明,即: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牢,国君世子大牢。

出土的东汉石猪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豚与豕作为单一的祭祀用品,其实是平民和士人用的,也就是说从先秦时期,豕已经成为了最平民化的家畜,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平民化的“豕”,也不断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这也倒不奇怪了。

对此还有另外一说,那就是太牢专指的牛,如《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记载: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馈食。

说到这,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何古籍中对于太牢的记载并不统一呢,其实这并不是相互矛盾的,因为很有可能是祭祀之礼发生了变化,不过后世多把三牲全备称为太牢,这种说法和礼节后来一直被沿袭,如《清史稿·礼志》记载:太牢:羊一、牛一、豕一,就是对此的说明。

猪纹陶钵,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6000年前,猪纹的形象介于家猪和野猪之间,可能是正处于驯化过程中的猪

此外,豕还是六畜之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杜预就注曰:为六畜:马、牛、羊、鸡、犬、豕,由此也可见,在周朝时期,猪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畜之一,而《三字经》中亦记载: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豕、彘向猪的演变。

比较甲骨文豕和彘,知彘是中了一支箭的豕,中箭后的野猪后由家庭豢养,成为家猪,叫彘,没有中箭的猪,能够在漫山遍野跑的就是野猪,叫做豕。——程义铭《豕、彘辩》

根据上述引用,我们可知,在起初,豕指的是野猪,后来被人们驯服豢养之后就变成了彘,而得出这种论断,其实是根据豕和彘的象形文字做出的判断,不过这样也说明了豕和彘的区别,也正是基于此,这两者又都取得了家猪之义。

那么这两者又是如何被猪取代的呢,上文我们已经说到先秦时期,“猪”字用的很少,但到了汉朝“猪”已经成为了通语,被用来解释“豕”,比如西汉毛亨对《诗经·小雅》中的“有豕白蹢,烝涉波矣”,就注曰:豕,猪也。

豕的象形字

此处要格外说明的是毛亨是战国末期人,后来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焚书”,《诗》就是被焚烧的著作之一,而以传授《诗》为事的毛亨自知大难临头,就携带家眷,寻得隐居之地而隐姓埋名,直到汉惠帝撤销“挟书律”,毛亨才公开传授《诗经》,所以把毛亨说为西汉人,亦在情理之中,暂不细论。

东汉之后,猪在书面中被用的越来越广泛,比如《论衡·遭虎》中就记载:行山林中,麋鹿、野猪、牛象、熊罢、豺狼、蜼蠼,皆复杀人,当然其它典籍中亦有关于猪的记载,笔者暂不列举,三国时期之后,猪在典籍中的记载,已经远远多于豕和彘,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猪”字也最终取得了完胜。

那么“家”字中为何带的是“豕”而不是“猪”呢,其实这还是源自于它的象形字,《说文》中亦对此有所解释,家,居也,从宀(音mián),豭(音jiā)省声,这里的“豭”指的也是猪,后来慢慢以“豕”替代。

商代豕形铜尊,盛酒器,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由此可见,在古人的生活中有豕(猪)才能称为家,这也难怪当我们嘲笑猪的时候,它们会愤愤不平在内心大声呼喊道:有我才是“家”,只不过此时我们理解中的“家”,已经和古人的理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二生肖中的“猪”。

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蛇也。申,猴也。——《论衡·物势》

说完了“猪”的发展史,我们再来聊聊十二生肖中的猪,虽然在十二生肖中,猪排名十二位,位列倒数第一名,不过相比较没有“上榜”的动物,猪还是可以很自豪的。

对于“十二生肖”的确切起源,现在已经无法追溯了,而中国对此最早记载,当属《论衡·物势》(参见上述引用),其中这十二生肖是对应的十二地支,而其中也明确记载了,亥对应的是豕,也就是猪。

剪纸——猪

十二种动物作为生肖,其实也和人们在历史长河中驯化的野生动物有着密切关系,你或许会说十二生肖中的“龙”难道真的存在,这点笔者无法下结论,但是其余动物皆是现今依然存在,而且多被人类驯化,至少古人讲的“六畜”皆榜上有名。

根据调查研究,我国古代对于猪的驯化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猪的驯化过程中,人们也逐渐掌握了养育猪的经验,并且这种经验被代代传承和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品种,这也决定了其肉质和习性的不同,时至今日,基于这些经验的传承,我们也早已掌握了大规模饲养猪的技术。

猪的象征意义。

对于我们现在而言,猪不仅仅是一种家畜,它还有着自己的象征意义,那就是福禄,富贵,吉祥,正如古诗云:年逢亥岁福运开,人遇贤君定发财,抬头见喜迎富贵,肥猪拱门送福来,当然这种象征意义,在猪年更会被人们津津乐道。

不过,既然猪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何它又是“蠢笨”的代表呢,这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和猪逐步走向了分离,家畜也不再是需要自己饲养才能吃到了,提起猪圈更成为了脏的代名词,这让人们对猪也产生了鄙夷的心态。

“金猪拱福”

再加上,在我们的印象中,猪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这更让猪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从而将其用在形容自己厌恶的周围人的身上,意在取笑和羞辱。

不过当我们品尝着猪肉的美味,用着猪毛猪皮等制作的东西,一边却又用猪来骂人,这究竟又说明了什么呢,或许只能说:人猪分离,猪背骂名。

飞鱼说:

猪有怎样的历史,为何会成为蠢笨的代表?纵观人类的历史,猪一直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它的存在一直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祭祀到食用,再到为饲养者创造经济利益,又怎能少了它?

不过当我们鄙夷地看着猪时,或许它的心里会极力反驳,并高呼:有我才是“家”,家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来说,是不言而喻的,虽然现在“猪”已经不在是家家户户饲养的家畜了,但猪作为汉字“家”的主要构成部分,这或许是其它家畜无法享受到的“荣耀”。

对此,您怎么看?

此外,笔者需要格外说明的是,我国是个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国家,由于民族不同,风俗习惯亦有不同,对于“猪”自然有不同的情感,比如我国少数民族中的回族就不吃猪肉,本文不含有任何偏见,仅探讨关于猪的发展历史。

参考文献:《孟子·尽心上》、《庄子·至乐》、《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记·王制》、《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豕、彘辩》、《诗经·小雅》、《论衡·遭虎》、《说文》、《论衡·物势》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2月10日 上午10:50
下一篇 2023年2月10日 上午10:5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