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记忆 怎样避免机械记忆

学习的过程本身其实就是在记忆的过程,所谓的“理解”“方法”“技巧”等也大都是为更好地记忆而服务的。

提到“记忆”尤其是提到“高效记忆”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提高记忆效率和质量的方法会有很多,但往往我们在讨论这类话题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忘不了批判一下“机械记忆”。

机械记忆不总是有害的,它的核心是“重复”,这点不可或缺

机械记忆一定有害吗?

当然不是。

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受记忆者的年龄、认知水平限制以及被记忆材料本身特点决定了“机械记忆”的方式反而可能在那个时刻是一种最为高效的记忆方式。

而且也未必不会达到“永久记忆”或者是“长久记忆”的效果。

例如孩子们小时候诵读的诗词、儿歌、启蒙国学等,识记一些建筑物、路牌、品牌(商标)、电话号码等时候,孩子理解不了也不需要理解,只要确保重复次数足够的多就能够熟记,而且很多被重复次数多的内容还会终生不忘。

机械记忆不总是有害的,它的核心是“重复”,这点不可或缺

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这种几乎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早早被启蒙的国学,即便是后面再也没有学过、看过,但只要小时候真的反复背过,那么前面几句是一定会张口就来的。

而至于“理解”这种事情,会随着年龄、阅历、认知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机械记忆的核心是“重复”,而“重复”在记忆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学习者最初是通过理解进行记忆的,还是通过机械记忆进行记忆的,想要真正达到好的记忆效果,那就都离不开“重复”。

机械记忆不总是有害的,它的核心是“重复”,这点不可或缺

但随着孩子上学尤其是升入高年级之后,机械记忆的弊端就会出现了。

孩子大了之后,所需要处理的信息变多且也变难了,尤其是高年级之后很多的问题是存在逻辑关系或者是需要具备抽象思维的,这种情况下依赖机械记忆是肯定无法掌握好的。

例如孩子只记公式,默写得再好但不理解也肯定是不会运用。

机械记忆不总是有害的,它的核心是“重复”,这点不可或缺

所以机械记忆确实有很多不足。

我们也确实应该尽量避免采取这样的记忆方式,但针对一些特殊材料的记忆,例如一些本身就没有太多关系的零碎信息,在我们是在找不到多少内在联系的情况下,通过反复重复的机械记忆也是必须的

那么被我们批判这么多的机械记忆到底是什么记忆呢?

所谓的机械记忆其实严格来说不是“记忆”而是“识记”。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记忆”本身是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包含了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和再现

机械记忆不总是有害的,它的核心是“重复”,这点不可或缺

我们常说的机械记忆其实更多指的是在“识记”的时候,记忆的主体只是从所需要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者表现,采用多次重复的方式进行识记。

与之相对的识记方式是“意义识记”

而这个意义识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被记忆材料的内在联系或者是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我们肯定是提倡多采用后者了。

机械记忆不总是有害的,它的核心是“重复”,这点不可或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或者我们干脆就说有多少孩子能够很容易就掌握“意义识记”、“理解记忆”这样的方法呢?

这是个“能力”,抛开天赋不谈,普通人想要掌握高效的记忆策略就一定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行的。

顺便说一下,不要迷信那些高效记忆训练的课程。

那些方法本身并不神秘,最难的不是方法,而是坚持不懈地训练。

例如一个最简单的关联记忆策略,把几个不相关的词语通过一定的关系(例如编个故事)联系起来,方法不难吧?但你要知道建立这个“关系”的难度是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行的。

机械记忆不总是有害的,它的核心是“重复”,这点不可或缺

对天赋比较高的孩子来说,掌握得自然是会快很多,但对普通学生来说,这样的训练的价值就不算大了。

不要把简单的问题(机械记忆)复杂化

以孩子学习为例,从识记开始,到把知识保持住,再到能够再现,在这过程中最核心的其实就是三点:

1、能通过理解记忆的就通过理解记忆;

2、能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建立联系的就去建立联系;

3、无论是何种模式记下来的,都要进行反复重复。

机械记忆不总是有害的,它的核心是“重复”,这点不可或缺

切记,不会因为前面两条做得很好了就不需要最后一条了。

一般正常人的瞬时记忆不足1秒钟。

例如我们站在广场的高处看下面的人山人海,我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看到无数人的面孔,但很快除了极个别(例如有特点的、最初或者最后看到的)这些我们看过的面孔就几乎被我们全部遗忘。

再比如学生上课时如果不专心听课就会一直处于“瞬时记忆”的状态,所以他们有时候会觉得“都听懂了”,可其实很快就忘记了老师都讲了什么。

机械记忆不总是有害的,它的核心是“重复”,这点不可或缺

如果学生能够做到专注、认真,是不是就足够了呢?

极少数天赋很高的可以,但对大多的普通人来说也是一边学一边忘。

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一般人学习完一项内容20分钟之后就会忘记42%的内容,而1小时后则会忘记56%、一天之后则会忘记74%。

机械记忆不总是有害的,它的核心是“重复”,这点不可或缺

遗忘的原因有很多,而且还会因为个体的差异影响程度不同。

不说别的,如果一个孩子第一节课上数学认真听讲了,第二节课也保持了高度注意力去认真上一节语文课,那么后学的语文知识也会对前面学的数学知识的记忆带来一些影响。

我们可以理解为第二节课因为学生高度的注意力集中使得他们能够高效理解、记忆第二节课内容的时候,也会出现“加速”遗忘第一节课内容的问题。

没几个孩子尤其还是低年级的孩子能够做到学了就会、会了就不忘的。

机械记忆不总是有害的,它的核心是“重复”,这点不可或缺

所以最高效的记忆方法就是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去理解所学内容,然后要保证足够量的重复(往往都是要靠做题来完成)。

后者很多时候被一些人武断认为是“题海战术”。

而前者往往又有很多家长表示“我也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啊!”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课前让孩子做好预习

孩子有导学案的按照导学案来,老师没发导学案的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套同步教材的教辅,让孩子(低年级最好和孩子一起,不然孩子还是比较难分清重点的)结合教辅进行预习。

机械记忆不总是有害的,它的核心是“重复”,这点不可或缺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可以按照老师日常上课的习惯、要求等安排自己的预习——每个老师都会有比较稳定的上课流程、要求,学生熟悉之后完全也可以在预习中就侧重这些方面。

课后如果孩子没时间或者也不会复习那就算了,但是晚上回家之后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内容,最好再把之前的题目整理一下重做一遍。

机械记忆不总是有害的,它的核心是“重复”,这点不可或缺

“单元测试”这种如果学校因为“双减”不做了,我们自己是必须要做的。

而且是先复习再测试,批改完了之后错题要订正并且后面要反复检查几次,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掌握了。

最后,家长一定要清楚,“记忆”是可以训练的,且对大多数人来说训练都是靠我们最常见的一些方式,家长不要总是觉得是不是有什么“窍门”、“捷径”可以轻易就达成。

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常见的大多数“能力”,其实都是需要通过慢慢训练获得的。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上午11:22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上午11: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