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马交配 牛和马交配能生出啥

《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

“风马牛不相及”,这个解释的人很多,意义大致可以归为两种:

1、风、马、牛是三种并列的事物,它们不相干。

我来辨析:《左传·僖公四年》上面这段里,只有一对齐楚之间的关系。风马牛如果是三种实物的关系,有些多余。

2、“风马牛”中的“风”,是雌雄相吸。

引用最广也是唯一的注解,来自东汉牛逼的经学家、尚书侍郎服虔。他说:“风,牝牡相诱谓之风。”意思说,两性相吸。“风马牛”,就是发情的马和牛。

更有人写论文说,正是因为牛和马各发各的情,才有“风马牛不相及”。还说,在闽南最偏僻的山区,80、90岁的老人,还有小孩和文盲,都知道“相及”的意思是“性交”。

我来辨析:服虔的注解,有一定合理性,但是,他并没有其他额外的用例证明,属于孤证,孤证就容易出问题,这个是要存疑,要阙疑。

至于有人引述闽南人对“相及”的理解。我觉得这有点偏离焦点了。僖公四年距今2000多年,闽南话与古楚语之间的关联实在难寻。还有,服虔说的是发情的马之间,发情的牛之间,是两对关系。引述闽南语解释“相及”,忽视了上下文,成了“发情的马与发情的牛之间”不相及,那肯定的了,牛与马为什么要相好,做那事呢。

我来接着说。“风马牛不相及”一句,最早不是《左传》,而是《尚书·费誓》。

“公曰:嗟!人无哗,听命。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善乃甲胄,敿乃干,无敢不吊!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今惟淫舍牿牛马,杜乃擭,敜乃穽,无敢伤牿。牿之伤,汝则有常刑!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汝。乃越逐不复,汝则有常刑!无敢寇攘,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

讲的是西周,伯禽受封鲁国,即位之后,有管、蔡叛乱,淮夷、徐戎也在闹事。伯禽要率兵讨伐,在肸地兴师发誓。这是一篇出发前的誓师大会发言稿,主要是要下面的贵族与百姓做准备工作,尤其是重视马和牛这些硬通货。

你知道,冷兵器时代,马和牛的作用很大。而且,鲁国确实也是西周时重视马牛养殖的诸侯国家。《诗经.鲁颂》虽然只有4首诗,但却是整个《诗经》写“马”的形象最集中的地方。回头我单独写一篇,解释它的逻辑。

结合上面《尚书·费誓》一段继续说“风马牛不相及”。

你能看到,这篇誓师辞里,除了兵器,伯禽几乎就是一直在强调马和牛的价值,要民众重视、再重视。

1、今惟淫舍牿牛马,杜乃擭,敜乃穽,无敢伤牿。牿之伤,汝则有常刑!

说的是,现在要大放圈中的牛马,掩盖捕兽工具,填塞捕兽陷阱,不能伤害牛马。否则会受处罚。

2、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汝。乃越逐不复,汝则有常刑!

你看到了,这里有一句“马牛其风”,这才应该是“风马牛”的最初来源。或者说,《左传》上面那句,是对《尚书》这句的断引与变通表达。

这句说的是,如果牛马走失,男女奴仆逃跑,不许离队追赶。如果找到了,要送还原主,会有赏赐。如果擅离队伍追赶,或者找到不归还,就要处罚。

3、无敢寇攘,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

说的是,不许抢掠,逾墙偷人家马牛,诱骗人家奴仆,否则也会受罚。

你看到了,“马牛其风”与“臣妾逋逃”并列,都是跑掉的意思。所以,后面才有所谓“越逐”,寻找的意思。

那这里的“风”字,你还认为是什么“两性相吸”的雌雄那回事吗?

我是不服气服虔的解释的。因为这里的逻辑很明显,没有很深的逻辑,就是说的马牛跑、走失了。

而且,“马牛其风,臣妾逋逃”与最后一句“窃马牛,诱臣妾”相呼应。后面是不当获取,偷人家的。“马牛其风”是马牛自己走失的。

如果是马马、牛牛之间的做点爱做的事情,它们用不着跑到外面,一个诸侯国的老板,也用不着管这两性相吸的事啊,对吧。在马舍、牛舍里,它们就可以做了。国君哪里还用得着以威吓的口气敦促属下,“勿敢越逐”,直接将光天化日之下做事的马和牛拉开不就行了,哈哈。

古人想象太多,真的是多此一举。

要说,对“风马牛不相及”的解释,最合理的,还是孔子的后人、经学家孔安国。他说,“马牛其风”即“马牛其风逸”,意思是说,快速走失了。比上面那句多了个“逸”字。

身跨北周、隋唐的经学大师孔颖达认为,“马牛其风”是“马牛其放佚”。将“逸”改成了“逸”,意义更进一步。

从孔安国的“风逸(走失)”到孔颖达的“放佚(走失)”不是偶然。这里面应该有孔颖达对于古代语音的把握。

因为,“风逸”与“放佚”,古音相同。上古文字数量少,一字承担了多字功能,而且,音近义通。

我认为,截至孔颖达,所谓“马牛其风”、“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就是说,意思能够理解了。

但是,我还想从用例尤其音韵学角度给他们做一下补充。《尚书》、《诗经》算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它们的用例基本能代表上古的风貌。

查阅《尚书》。一共有19处 “风”字。意义归结为三种:

1、风雨之风;

2、民风、风气之风;

3、风化之风。

而“马牛其风”的“风”字的意思,无论是逃跑,奔跑,还是两性相吸,都没有第二例。

题目中含有这“风”那“风”的《诗经》,其实正文里“风”并不多,仅23例。而且重复的9例。全部为风雨之“风”,并没有后来认为是“民歌”的意思。当然,也没有尚书提到的所谓“马牛其风”的“风”义。

这表明什么呢?这至少表明,《尚书》“马牛其风”之“风”用例,并非本义。很可能只是一个延伸义项,甚至只是一个假借字。

饶了一个圈,我绕回来,我是在提醒大家,在基本可以确定“风”字是“跑掉”的意思基础上,“风”字本身可能是个假借字。

按照古音学规律“古无轻唇音”,“风”字、“放”字,上古并不读“feng”、“fang”,而是读“ben”或“beng”以及“bang”。这里我都用现代汉语注音,只是图个便利,严格的注音要用国际音标的哦。

上古,尤其《尚书》、《诗经》中,与“马牛其风”的“风”字音同义通,基本有两个,即“奔”、“贲”,它们都读ben,且都有奔跑的意义。

如“奔”,就是个会意字。金文的字形是上面一个人,挥动双手,下面三个“止”,意思“快跑”。《说文解字》云:“走也。从夭,贲省声。与走同意,俱从夭。”

“贲”常常与“奔”互用。如“虎贲三千人”、“卫士旅贲”。《诗经》里也有“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就是飞奔而来。

当然,不能说“风”字就是“奔”或“贲”的假借字,用来表示奔跑。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借此确认,在古音学基础上,“马牛其风”其实就是“马牛其奔”的意思,没什么复杂的。

而《左传》“风马牛不相及”这句,它的意思当然是这样的:“即使飞奔的马牛也到不了这里,您老人家咋到我这里来了啊。”这显示出,楚国面对北方崛起多时的强敌齐国,一种毫无畏惧甚至调侃的自信,它传递了楚国作为大国崛起的信息。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27日 上午10:53
下一篇 2022年10月27日 上午10: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