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军队为何叫“绿营”?

清朝的军队为何叫“绿营”?

众所周知,绿营是清代的国家常备军队之一,它遍布全国各地,是八旗兵的数倍。但是,它为什么叫绿营?又是怎样退出历史舞台的呢?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人关以后,清廷为了弥补八旗兵力的不 足,加强在全国的统治,遂招降明军,招募汉人,组建军队。这种军 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故称绿营兵,也叫绿旗兵,简称 营兵。全国绿营兵额总数,时有增减,在咸丰以前大约六十万左右, 较之八旗兵多三四倍。绿营主要是步兵,分为战兵和守兵两种,此外 尚有马兵(骑兵)和水师。在清代前期,尤其是在康熙初平定三藩之 乱以前的历次战争中,绿营都曾起到重要作用。

清朝绿营系沿袭明朝,分省建置,其主要任务是镇戍地方。清朝 统治者将全国划分为十一个战略军事区,每区下辖一至数省,区的最 高军事长官为总督,不设总督的区,则由兼领提督的巡抚为最高长官; 省的最高军事长官为提督或兼领提督的巡抚;省下为镇,镇的长官是 总兵;镇下分协,协的长官为副将;协下设营,营的长官为参将、游 击、都司、守备;营下设汛,汛的长官为千总、把总、外委千总、夕卜 委把总。

在内地各直省,均有绿营兵驻守,但经制及兵额不一,其中闽广 最多,安徽最少。绿营的军职,以提督为最高,节制总兵以下各级军 官。而各省区绿营,自巡抚、提督、总兵各标以下,统归所在总督节 制。巡抚原则上不节制提镇。但在不设总督的省份及巡抚兼任提督的 省份均可节制镇协。此外,江苏、湖南、福建、中国台湾、甘肃、新疆和 贵州等省,巡抚也有节制总兵之权。总督、巡抚、提督、总兵除了统 辖本标官兵外,还兼辖若干协营。个别省份的八旗驻防将军,如伊犁 将军、成都将军亦统辖、节制部分绿营兵。在边区,新疆、蒙古和西 藏建立了屯戍制度。地方绿营基本任务是“慎巡守,备征调”,此外还担负差役、西北用兵、东南海防和边防、屯戍、河工、漕运、守陵等 任务。

绿营军从制度上存在着严重的弊病。平时,绿营军实行汛弁(指 讯地官兵)驻防制,其兵力极度分散。绿营军军政不分、差操不分, 兼之兵饷微薄不足以赡家,有的甚至兼做小买卖,从而养成了绿营兵 将钻营猾巧、慵懒涣散、谋利敛财、漫无纪律、贪生怕死的积习。绿 营军由“兵”组成,兵有兵籍,隶属兵部,世业承袭。

绿营军地位低下,待遇极差。清朝zheng府为控制军队,在全国实行 了八旗军与绿营交叉驻防的政策,以构成全国的军事控制网,同时又 加强了八旗对绿营军的控制。在康熙初年,八旗军常以统治者的身份 对待汉军,打骂殴辱司空见惯,甚至体罚折磨至死的事情也屡有发生, 所以八旗军与绿营军矛盾十分突出。

绿营兵制建立后,经过数次改良,到康熙大帝时已相当严密,武 将已无法拥兵自重。绿营的将官由兵部直接管理,将官不能直接统兵, 只到战时临时拨给bu队,而统兵之将多由文官担任,文臣不知兵,以 文制武。绿营兵制虽然很好地防止了武将专权,但由于将不知兵,兵 不知将,遇到战时临时抽调成军,上下不相习,号令不一,各自为战, 败不相救,由此引起兵败如山倒的惨状。

康熙也渐渐认识到不重视绿营军的弊端很多,开始逐步地启用一 些汉人充任重要的军职,提倡满汉一体,并赋予绿营军较大的自主权, 让他们自成一军或独立、或平等的与八旗军联合作战,绿营将士的作 战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所以绿营军成为平藩胜利的主要力量。只是没 过多久,绿营兵也和八旗兵一样了。

到了清朝中后期,由于长期未经战事,加上绿营内部的贪污腐化, 徇私舞弊,绿营兵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到了太平天国起义时,绿营兵 遇到战事一触即溃,其职能逐渐被后起的湘军、淮军所代替。清廷为 了节省开支,从光绪帝即位后开始大规模裁撤绿营训练,最后将其改 编为巡防营,失去了常备军的作用后,绿营兵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1)
上一篇 2022年11月15日 下午7:33
下一篇 2022年11月15日 下午7:3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