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型变异毒株(最近刚刚变异的韩国新冠毒株最新消息)

韩国新增5例奥密克戎BA.2.12.1变异株感染病例,截至目前已累计报告6例该变异毒株感染病例,均为美国输入病例。

韩媒指出,这种“超强变异新冠毒株”已登陆韩国。BA.2.12.1变异毒株的传染性比现有的奥密克戎毒株高30%,甚至比传播速度最快的BA.2亚型毒株还要高20%左右。

韩国首位BA.2.12.1变异毒株感染者于4月16日入境,4月17日确诊。之后,4月18日、22日、24日、28日(2人)共有5人从美国入境,分别在入境的第二天被确诊感染BA.2.12.1变异毒株。除4月18日入境的感染者只接种过2次新冠疫苗之外,其他5人均已完成3次新冠疫苗接种。

传染性更高!超强变异新冠毒株登陆韩国
韩国光州,民众接种新冠疫苗

在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五种“需要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中,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被归类为“正在传播的需要关注毒株”。

奥密克戎毒株凭借其强传染性以及快速且隐匿的传播性,如今已成为目前全球最为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并且变异出奥密克戎BA.1、BA.2、BA.4、BA.5、BA.2.12.1等多种亚型。

BA.2.12.1病例数在美国快速上升

奥密克戎BA.2.12.1变异毒株于2021年12月首次在美国被发现。由于该变异毒株,美国的感染人数已连续5个星期增加。

美国疾控中心(CDC)称,美国一些早期证据表明BA.2.12.1比奥密克戎变体传播速度更快。奥密克戎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具传染性的新冠变异毒株,而BA.2.12.1又是众多奥密克戎子变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的。

BA.4、BA.5推高南非疫情

除了BA.2.12.1之外,奥密克戎的另外两个变异毒株BA.4、BA.5也引发了担忧。世界卫生组织4月28日表示,新冠病例数在非洲急剧上升,奥密克戎亚变体BA.4和BA.5正在快速传播。

据路透社报道,BA.4和BA.5样本最早来自南非。随后丹麦、德国、英国均出现BA.4和BA.5病例。中国香港也出现首例奥密克戎BA.5变异株感染者,是一名24岁由南非抵港男子。

为何奥密克戎毒株进化频频?

世卫组织专家表示,奥密克戎的基因多样化表明新冠病毒持续面临自然选择压力,企图适应其宿主和环境。

新近出现的3种奥密克戎新亚型——BA.2.12.1、BA.4和BA.5具有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研究显示,这3种毒株都具有刺突蛋白上的L452突变,这让它们能逃脱疫苗或之前感染新冠病毒其他变异株所建立的体液免疫屏障。

韩媒指出,这种“超强变异新冠毒株”已登陆韩国。BA.2.12.1变异毒株的传染性比现有的奥密克戎毒株高30%,甚至比传播速度最快的BA.2亚型毒株还要高20%左右。

韩国首位BA.2.12.1变异毒株感染者于4月16日入境,4月17日确诊。之后,4月18日、22日、24日、28日(2人)共有5人从美国入境,分别在入境的第二天被确诊感染BA.2.12.1变异毒株。除4月18日入境的感染者只接种过2次新冠疫苗之外,其他5人均已完成3次新冠疫苗接种。

传染性更高!超强变异新冠毒株登陆韩国

韩国光州,民众接种新冠疫苗

在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五种“需要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中,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被归类为“正在传播的需要关注毒株”。

奥密克戎毒株凭借其强传染性以及快速且隐匿的传播性,如今已成为目前全球最为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并且变异出奥密克戎BA.1、BA.2、BA.4、BA.5、BA.2.12.1等多种亚型。

BA.2.12.1病例数在美国快速上升

奥密克戎BA.2.12.1变异毒株于2021年12月首次在美国被发现。由于该变异毒株,美国的感染人数已连续5个星期增加。

美国疾控中心(CDC)称,美国一些早期证据表明BA.2.12.1比奥密克戎变体传播速度更快。奥密克戎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具传染性的新冠变异毒株,而BA.2.12.1又是众多奥密克戎子变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的。

BA.4、BA.5推高南非疫情

除了BA.2.12.1之外,奥密克戎的另外两个变异毒株BA.4、BA.5也引发了担忧。世界卫生组织4月28日表示,新冠病例数在非洲急剧上升,奥密克戎亚变体BA.4和BA.5正在快速传播。

据路透社报道,BA.4和BA.5样本最早来自南非。随后丹麦、德国、英国均出现BA.4和BA.5病例。中国香港也出现首例奥密克戎BA.5变异株感染者,是一名24岁由南非抵港男子。

为何奥密克戎毒株进化频频?

世卫组织专家表示,奥密克戎的基因多样化表明新冠病毒持续面临自然选择压力,企图适应其宿主和环境。

新近出现的3种奥密克戎新亚型——BA.2.12.1、BA.4和BA.5具有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研究显示,这3种毒株都具有刺突蛋白上的L452突变,这让它们能逃脱疫苗或之前感染新冠病毒其他变异株所建立的体液免疫屏障。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上午10:56
下一篇 2022年5月13日 上午8:1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