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马路杀手”,你躲得开吗

如今的代步工具里,哪种最危险?我投双轮电动车一票。

5月23日,音乐圈传来噩耗——52岁著名民谣歌手沈庆,因车祸意外去世,结束了他辉煌而短暂的一生。

据悉,沈庆当天下午骑着自己新购置的双轮电动车出行,在骑行到故宫附近路段之际,不慎撞到栏杆,导致头部颅底骨折,同时还造成颈动脉破裂,最终酿成悲剧。

事故发生后,“肉包铁”式交通工具再一次给人们敲响警钟。悲痛之余,网友把目光投向了“始作俑者”——双轮电动车。

据统计,2019年全国涉电动自行车(双轮电动车)交通事故死亡8639人,致伤44677人,占非机动车伤亡人数的70%。

双轮电动车凶险,却并未影响它越来越受欢迎。

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双轮电动车社会保有量已突破了3.5亿辆。 大约每4个中国人就拥有一辆。

双轮电动车,为什么越危险还越迷人?

骑车,别“作”

随着油价不断飙升,加上不少城市有“禁摩”要求,骑着双轮电动车穿梭于城市的街头巷尾,已成为市民代步的一大选择。

双轮电动车的设计简单,几乎没有安全防护措施。

行驶在路上,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相对于汽车“铁包肉”全方位防护,双轮电动车车主则是“肉包铁”,直接受到冲撞波及,非死即伤。

尽管如此,放眼整条马路,最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却是双轮电动车。

比起四轮车,这些双轮电动车自恃灵活,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或是贴着汽车钻缝隙,或是抢占机动车道,遇到红灯也不愿多等一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插过街。逆行,更是“家常便饭”。

不少新闻报道中,还提到双轮电动车载人上高架甚至高速的事件,让人胆颤心惊。

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全市共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112万多宗,其中闯红灯、抢道、逆行等三项违法行为数量排名前三,占总查处量的91%。广州交警表示,这些违法行为,就是造成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在惨烈的车祸事件中,受害者有那些明明遵守交规,却被双轮电动车制造出“飞来横祸”袭击的普通行人,也有双轮电动车的骑行者自己。

同样是“肉包铁”式交通工具,自行车的事故率与事故致死率却明显低于双轮电动车。看来,造成这些车祸的原因,与速度脱不了干系。

2019年4月15日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是针对双轮电动车的“新国标”。根据该规范,国内原有的双轮电动车将被细分为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三类。

其中,对于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规定最高车速为25km/h,整车质量(含电池)由40kg调整为55kg,电机功率调整为400W,必须具有脚踏骑行功能。

对速度做出严格要求,就是为了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然而,对于骑行者来说,这个速度却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眼看绿灯马上变红了,就是过不去。”

“旁边骑共享单车的都比我快。”

“遇到个大坡都上不去。”

3亿“马路杀手”,你躲得开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开社交平台搜索“电动自行车限速”,随后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给电动自行车解除限速的方式。

除了看专业的“解速教程”自己动手外,很多人会直接让商家帮忙。

B站UP主@食辉的生活在视频中表示,自己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本来根本不知道有解除限速这一回事,还是商家主动提起。

“‘解速’很简单,几秒钟就能给你搞定,如果你需要上牌照的话,还能给你调回去(恢复限速)。”商家这样告诉UP主。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路上那些挂着新国标牌照的电动自行车依然能在路上超速飞奔。

在2022年的315晚会上,绿源、新日、金箭、台铃、哈啰等知名电动车品牌,均被点名,原因就是给电动自行车违规解除限速。

根据315记者的探访,许多品牌的销售人员表示,解除限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行内人把解除电动车速度限制的技术手段称为“解码”。

解码后的双轮电动车,根据车型和功率的不同,速度可以达到30~40km/h不等,甚至更高。

3亿“马路杀手”,你躲得开吗

消费者可以维权,但他们觉得没必要。/视频截图

可以说,在每一起因电动自行车速度过快而造成的车祸事件中,骑行者与这些违规商家都是共谋。

逃不掉的“自燃”

2021年,成都市成华区的一起双轮电动车起火事件看得人揪心。

这辆双轮电动车是在入室过程中起火的,起火地点还是在逼仄的电梯里。

更让人心痛的是,当时电梯里除了车主之外,还有两位年轻人和一位抱着孩子的大婶。而那位大婶怀中的孩子,是只有五个月大的婴儿。

这位婴儿的信息,还是后来人们在水滴筹上看到的。

网络上,有关双轮电动车起火的视频非常多。不少停在家中的双轮电动车,从冒烟、起火,到爆炸、烧毁整个屋子,就是几十秒钟的事情。

央视新闻频道曾报道对电动车做的短路起火测试:

一辆电动自行车从起火到完全被火焰吞噬,只需要大概10秒;3分钟,就可以烧到上千度;仅需4分钟,烟雾就可以封锁整栋楼。

另外,锂电池起火后会释放氟化氢、五氟化磷、氰化氢、一氧化碳、盐酸、硫化氢等气体,不是剧毒就是有腐蚀性

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约2000起。而这2000起的事故数据,还是自2019年电动车新国标实施之后才减少的。

据广东消防此前发布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广东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63起,同比上升10%。4月份以来,广州全市共接到电气火灾警情47起,其中电动车火灾18起,占比近四成。

易起火、易爆炸,是所有电动车的通病。不少车企也因电池引发的事故而囿于诸多维权事件中。

自新国标施行以来,过去双轮电动车常使用的铅酸电池逐渐被淘汰,锂电池开始被广泛使用。

就这两种电池的性能来看,铅酸电池在体积、重量、能量密度、耐久度、寿命等诸多方面,都不及锂电池。

但唯独有一点,它的稳定性比锂电池强。也就是说,铅酸电池不易起火爆炸。

但这不代表锂电池就是所有双轮车爆炸事件中的罪魁祸首。其实在许多事件中,出问题的锂电池,大都经过私自改装。

如果说电动自行车的“解码”已是违规,那私自改装电摩的电池则是“不要命”。

改装电摩,也是不少电动维修门店“公开的秘密”。

他们号称“满足大众需求”,提供各种型号的电瓶,可以把时速从25km/h提升到70km/h,电池电压从48伏提升到80伏,续航从三四十公里提升到近200公里,一周都不用充电。

然而,这样的改装电池毫无安全性可言。

不少店家为了节省成本,甚至不会给电池上保护框架。要知道,在电池着火的常见原因里,就有“受到撞击”这一点。

至于车主们为什么热衷于改装,这或许又要绕回速度的话题上去了。

但是,我想拥有一辆

知乎上有人提问: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我国不干脆取缔双轮电动车?这个问题实在有些“何不食肉糜”……

双轮电动车不会被取缔,因为它承载了基层人民最朴素的出行需求。中国每年的近28亿次出行中,就有10亿次使用的是双轮电动车。

在农村,对于收入有限但有出行需求的人们来说,双轮电动车就是除自行车以外的刚需代步工具。

知乎一答主表示,“有了小电动,才能融入乡村生活。不论是‘下地里’,还是‘上县里’,只要出远门,就都靠这个充电就能跑的小电动”。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地级市、县城包括农村,从不乏双轮电动车行。

在一、二线城市,更是没人逃得过通勤这个难题。

《2020年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广州平均通勤距离为8.7km,骑电动自行车半小时左右到达,开车则直接翻倍。

无论挤在“地下”,还是堵在“地上”,都不是人们最理想的出行方式。只有兜着小风,不怕堵车,还能直接开到目的地门口的双轮小电动堪称一绝。

一辆汽车就算便宜,价格单位也是以“万元”计算,这还不包括停车费、汽油费、充电费等等。而一辆定位“高端”的双轮电动车,只需要几千块钱,无需停车费且自己就能充电。

另外,拥有双轮电动车与汽车出行并不冲突,许多家庭在拥有汽车的情况下,为满足短途出行,仍会选择购买双轮电动车。

更何况现在背靠双轮电动车的,还有在2020年产业规模就突破8700亿元的快递行业,以及6500亿元的外卖行业。

如果没有双轮电动车,难道快递员与外卖员要靠开车或走路来完成送货吗?

由此看来,双轮电动车不仅不会减少,甚至会越来越多。那么针对双轮电动车及其商家的标准也应当更加严苛,对于骑行者的规范也该逐步收紧。

比如规定双轮电动车必须上牌,将违规行为逐步移交给摄像头来抓取;打击私自提供电动车改装服务的车行和商家;同时严查不戴安全头盔等行为。

另外,在禁止双轮电动车入户充电的同时,应当提供充足的充电桩。目前,双轮电动车与充电桩的供需严重失衡,大家并非想把车子推回家充电,而是在楼下找不到充电的地方。

双轮电动车危险,或许是因为在还没有建立良好循环的环境时,它却因强大的市场需求变得泛滥。

骑上我心爱的“小电动”/它永远也不会堵车

它让我远离烦恼和忧伤/它带我重新回到自由天堂

来吧来吧和我一起上路/嘟嘟嘟/我马上就到家了……

这种“高质量出行工具”不该变得高危。

无论是骑行者还是商家,都该遵守规定,促成双轮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这也是在守护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章:

[1]电动车迎来史上最强禁令:横扫世界却被频频封杀,它到底做了什么恶?| 酷玩实验室

[2]电瓶车爆炸背后,还有3亿个“定时炸弹”|AI财经社

[3]3亿台两轮电动车,为什么车祸和自燃频发?|生活佳选

[4]央视315曝光多品牌电动自行车违规提速:绿源、小牛等被点名 | 雷递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4日 上午10:26
下一篇 2022年6月4日 上午10: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