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的故事是怎么样 告诉了我们什么

20220922114380

老话说“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是何意思?有什么道理吗?中国有个成语叫“孟母三迁”,它来自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墓地搬到市集,又从市集搬到学堂附近的故事。这个成语也为后世的家长们,提供了一个教育孩子的方法。无独有偶,宋代的欧阳修也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他幼年家贫,没有钱去学堂读书,母亲折断苇草作笔,以沙地为纸教他学习知识。欧阳修也是靠着在地上的练习,才打牢了学习的基础,这就是成语“画荻教子”的由来。成语多是形容一些名人的,那么,民间是如何把教育心得传下去的呢?有句俗语叫“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其中就蕴含了一个深刻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句俗语中的老人,自然是指代父母。但从前半句可以看出,这里面的父母已经不再年轻,而是上了一定年纪的状态了。此时的儿女大多已经成年,甚至已经结婚生子,拥有自己的小家庭了。比较不好理解的是话中“龙”的含义,为什么要用龙作比呢?众所周知,龙是我国的民族图腾,在我国的史书和神话传说中,拥有无法取代的作用。不仅常常和神异的故事有关,而且古代的皇帝也喜欢把自己比作“真龙天子”,可见龙是一种尊贵的象征。天子是一国之君,那么家长就是一家之主了。父母不但要辛勤工作,为家庭和子女提供生存保障,而且也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一任老师。小孩子会在拥有了自己模糊的思考能力后,开始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个人习惯等等。这个时候,即使一个小小的举动,如果经常被孩子捕捉到的话,他们就会开始不自觉的模仿。或许,这是来自于动物的本能,幼崽只有学会了父母的动作,才能少走弯路,更好的生存下去。然而,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即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就已经开始了。无论是家长无意中表现出的喜欢读书、喜爱运动、热情开朗等优点;还是撒谎、脾气暴躁等缺点,无形中造就了一个年幼的模仿者,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识。当然,成年人知道那些是不好的,也懂得在什么场合可以自控,什么时候可以放飞自我。但在孩子的眼睛里,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因为,此时的孩子还没有分辨对错的能力。经常有的家长会很惊讶,年幼的孩子无意中就流露出,令人惊喜的优点和令人感到不安的缺点。这个时候,父母可能会后知后觉的加以称赞或训斥,殊不知这个时候再想改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效果如何还不好说。前半句说的是家长,那么后半句说的自然是子女了。既然,把家长比作一言九鼎,可以塑造孩子基础人格的决定者。那么父母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就要接受孩子未来的结果。后半句说得是一个穷的结果,也就是会造就一个穷困的子女家庭。那么,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所有的答案都在这个简单的“向”字上。向的本意有“指向”的意思,并非让谁穷谁就穷,父母又不是神仙。再说为人父母,自然是希望子女幸福的,即使真有这样的力量,盼着子女大富大贵还来不及。也有人说这里的向是“依靠”的含义,指有谁来养老的意思。在古时候,每个家庭都有不止一个子女,父母年迈以后,基本都会选择和自己的儿子住在一起。因为在古时候,女儿嫁到男方家里需要改姓,很多家庭都是由祖父母、父母、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媳组成的。在同时拥有很多儿子的情况下,父母通常会选择一个合心意的儿子为自己养老。按这个说法,那么恐怕暗含年迈的父母会成为负担,而导致儿子家庭穷困。且不说如此观点是否靠谱,孝敬老人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认为赡养老人是一种负担的人,必然不会被当作榜样流传。这种自私的说法,又怎么会被编成俗语在世间流传?所以,这个说法有失偏颇。其实,这个“向”字真正的含义本是“寄希望于”的含义,进而可以引申为“偏向”的意思。既然是俗语,这里的向在很多方言中,就含有“和谁站在一起”的意思。比如,东北方言中的“向着他说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话的时候,立场并不客观,而是偏向某个人。正如前文所说,如果在一个孩子很多的家庭中,父母或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无法一碗水端平,造成偏爱某一人的情形。这个受到偏爱的孩子,势必会得到更多的物质条件和更多的爱。这样的情形,对于其他孩子来说自然是不公平的。但更为致命的是,受到偏爱的孩子,反而会因为自己的特权,而产生娇纵的心理。一旦这种心理产生,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自我认知,造成过于高估自己的结果。如果说,在父母身边的时候,由于偏爱还能衣食无忧的话。那么一旦成年,这样一个自我认识不清,童年又少有违逆挫折的孩子,走向社会势必会遭受真实的“毒打”。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严寒酷暑,他们成家以后,搞不好会成为“啃老”的一员,变穷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无论是多子女家庭也好,独生子女家庭也罢,娇纵算是毁掉孩子最容易的教育方法之一了。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环境影响人的一生。

孟母三迁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

孟轲幼年丧父,靠母亲纺纱织布维持生活,母子二人过着清贫的 日子。但母亲从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很小的时候,孟轲家住在凫村的一片墓地附近。他经常和小伙 伴们去看出滨葬死人的全过程。渐渐地和小朋友们一起堆土坟,学打 幡、抱罐,学死者亲属嚎哭,甚至还和小伙伴们一起掘坟。孟母看到这种情况,感到在此居住下去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于 是便带着孟轲搬到邹国中心去住。孟家新居靠近集市,小孟轲没事就到集市上去玩。他听到的是各 种叫卖声,看到的是商人竞相牟利的各种行径。慢慢地,孟轲也羡慕 起做买卖、挣大钱来。他经常和小伙伴们玩做生意耍花招的游戏,看 谁骗得过谁。孟母目睹儿子的作为,担心他学坏,终日吃不好,睡不安,觉得 在这样的环境里住下去,儿子必然变成一个见钱眼开、惟利是图的奸 商。孟母感叹说:“这也不是我儿应住的地方啊!”贤明的孟母决定再搬一次家。她选择了把家搬到一所学校附近, 这里环境幽雅,经常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看到师生们彬彬有礼的 举止。这里的环境使孟轲产生了学习的兴趣。看到这些,孟母满意地 说:“这才是我儿应居住的好地方! ”孟家便在那里安下家来。到了新的环境,孟轲一心向学,进步很快。他专心读书,持之以 恒,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世誉为仅次于 孔子的“亚圣”。s。

你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

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 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就带着孟子搬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 猪羊的事。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 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初一, 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26日 上午10:48
下一篇 2022年11月26日 上午10: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