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女婚配年龄,古代女子的结婚年龄是多大?各个朝代有什么不同?

提起古代男女婚配年龄,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古代女子的结婚年龄是多大?各个朝代有什么不同?另外,还有人想问古代女子几岁可以出嫁?男子几岁可以娶妻?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古代结婚的年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古代女子的结婚年龄是多大?各个朝代有什么不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代男女婚配年龄

1、古代男女婚配年龄:古代女子的结婚年龄是多大?各个朝代有什么不同?

1、古代男女婚配年龄:古代女子的结婚年龄是多大?各个朝代有什么不同?

关于古代婚姻,很多人有这样一种认识,古人普遍早婚早育。从文献资料来看,古代女子结婚是比较早的,具体早到什么程度呢?一般而言,古代女子到了13、14岁就要出嫁的,最晚也不能超过19岁。

《春秋谷梁传·文公十二年》载,西周时期男子20岁“冠而列丈夫”,女子15岁为“及笄”,男女过了这个年龄就可结婚。同时,《周礼》也有规定:男子30而娶,女子20而嫁。这一时期,女子出嫁是比较晚的。

但是到了汉代,这一年龄大大提前了。在汉代,男子结婚年龄是15、16岁,女子则是13、14岁。《汉书.惠帝纪》有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女子超过了15岁还不嫁人就要缴纳五倍的赋税,就要出面干预了。

从西周到汉代,结婚年龄为何提前呢?有人这和越王勾践有关。据《国语·越语上》载,越王勾践曾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女子十七岁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越王勾践为了复仇,举国上下都奖励生育,早婚早育自然是题中之义。

汉代之后,早婚似乎成为传统,历朝历代一再沿袭。如,贞观元年(年),唐太宗下诏:男20岁,女15岁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又如,宋代规定“凡男年15,女年13,并听婚嫁”;明代朱元璋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

这是规定,从历史人物看,也反映了女子早婚这一现象。如班昭年仅14岁的时候,就已经嫁给了曹世叔;李清照18岁的时嫁给了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10岁入宫便被临幸,然后便怀孕了。

古代女子在18岁之前大都已经结婚,身体尚处在发育阶段,其身心是备受扭曲的。过早结婚生育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加之古代的条件比较差,女子的命运可想而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一再提前人们结婚的年龄呢?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古代生产力低下,战争不断,人口扩张是对抗天灾人祸的办法。每场战事、天灾之后,要快速恢复人口,必然要鼓励人们早婚早育,并为此做出一系列的规定。

古代结婚的年龄

值得一说的是,既然要早婚早育,就很难做到优生优育。古代疯狂扩充人口,造成了很多的后果,如孩童的概率变高,人们的体质不断下降,这也是古代人平均寿命较短的原因之一。

2、古代男女婚配年龄:古代女子几岁可以出嫁?男子几岁可以娶妻?

2、古代男女婚配年龄:古代女子几岁可以出嫁?男子几岁可以娶妻?

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是男20岁、女15岁。

越王勾践规定男子20岁而娶,女子15岁而嫁;宋仁宗时期规定男子15岁而娶,女子13岁而嫁;明太祖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

《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说,女子到17岁,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个“剩男”逼其出嫁。

南北朝时期“剩男剩女”要受严惩“女子十嫁,家人坐之”。

在中国古代,女子婚龄标准,各朝多有变动。其中,上古周代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屡被提起。此说出自《周礼·地官·媒氏》篇中,如果照这么说,中国早期是实行晚婚晚育的。

从史料来看,实际不然。这个婚龄杠杠,不是现代婚姻中的结婚年龄,而是成年男女必须结婚的年龄上限。

中国古代其实是“早婚”,特别是女性的结婚年龄普通较低。早的11岁就结婚了。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梁高祖第4个女儿富阳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儿平原公主都是11岁出嫁的。更早的还有在6岁就结婚的,汉昭帝八岁继承皇位,娶“年甫六岁”的上官安女为皇后。

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标准是男20岁、女15岁。但各朝代有异,如唐代,“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明代,“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嫁娶。”

以上就是与古代女子的结婚年龄是多大?各个朝代有什么不同?相关内容,是关于古代女子的结婚年龄是多大?各个朝代有什么不同?的分享。看完古代男女婚配年龄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创文章,作者:命理八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shidian.com/shenghuo/331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5日 下午4:25
下一篇 2022年11月5日 下午4: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