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意思(思想解读)

魏惠王由于迁都大梁,故此又称梁惠王,在《孟子梁惠王上》里面,孟子对梁惠王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五亩大的住宅旁边,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了。在战国时代能够穿上丝绸就是过得很好的日子了,那么孟子凭什么这么说呢?难道种上点桑树就能够发家致富了吗?其实这里面也是有许多道理的,否则孟子也不会这么说。

孟子

说起来这个,我们就要说一说桑树的用处了。

要知道,我们国家是种植桑树最早的国家,在商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更是已经很普遍了,那么种植已经很普遍的桑树,有什么用呢?

首先,三年桑枝,能够做老杖,可卖三钱。十年的桑枝,可以做马鞭,可以卖二十钱。十五年的桑枝,可以做弓的材料,可以做木屐,二十年的桑树,可以做轺车的材料,而一辆轺车,则是要万钱上下。

 

除此之外,桑树还能做上好的马鞍,桑葚能够吃,还有我们都知道的用桑叶可以喂蚕,而且在战国时代,种桑养蚕已经很普遍了,这些用处加起来,五亩之宅所种植的桑树,在出去日常开销之外满足家中老者“衣帛”的需求,实在不算是什么难事。

所以说,孟子既然这么说,也是有着自己的道理的。这时有人要问了:既然种桑用处这么多,能过上更好的日子,那么都去种桑养蚕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去种粮食?

 

其实在春秋时候,是曾经有的国家大部门民众都是以种桑养蚕为生的,而且还因此引发了本国的灭国危机。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春秋时候管仲向齐桓公奉上了一个计谋,就是让齐国全国上下都穿绨服,这样一来齐国的绨料价格大涨,而临近的鲁梁两个国家见状,纷纷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业,甚至于农业都荒废了。齐国一开始还很配合,高价收购鲁梁两个国家的绨料,然后又低价把粮食卖给两个国家,这样一来,鲁梁两个国家也很高兴。

 

过了几年之后,当这两个国家的粮食完全依赖进口的时候,齐国开始不穿绨料衣服了,而且开始断绝向鲁梁两个国家出售粮食,而鲁梁自己国家的粮食存粮已经难以为继了,而这时候再改种粮食也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最后的结果是齐国轻而易举的就吞并了鲁梁两国。

 

管仲

所以说,如果所有的人都去种桑养蚕也是不行的,毕竟桑葚也不能当饭吃。所以孟子在这句话后面还有话“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只有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时间规矩来,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虽然孟子的有些主张在战国时候并不现实,但是对待民生这件问题上无疑孟子说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就算是孟子说的再多,梁惠王也没有采纳,这就又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梁惠王这个人,很是喜欢表示出自己很敬重有学识的名士,经常是好吃好喝伺候着,走的时候还给很多钱,但是就是不采纳这些名士的意见,不用这些名士为官,以后有机会可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事情。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2日 上午9:20
下一篇 2022年12月22日 上午9: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