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八字预测师含金量(985大学往事—四大工学院的江湖地位(大连南京华中华南))

来源头条作者:金满楼说大学

高校界素有江湖称谓,流传甚广,top2自不必说,两财一贸、两电一邮、五院四系均是名声在外,即便在985大行其道的当下,这些院校在特定行业领域仍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工学院无疑是众星捧月,当年风光无两,今日也不遑多让,52年组建的八大工学院全部跻身985,成为含金量最高的学科群体。1951年11月,新中国召开了全国工学院会议,教育部长马叙伦作了全国大学工学院专业调整的报告,就此揭开了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的序幕。本次调整思路明确,要将民国时期建立的英美高校体系改造成苏联式高校体系,由此奠定了此后五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直到世纪之交985工程的出现,综合性大学的筹建再一次提上日程。院系调整前的南京大学调整中,“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发展专门学院、整顿综合性大学”的三大方针得到了有力贯彻,于是拆分综合大学组建工科大学成为重中之重,先行召开的全国工学院会议已昭示了这一必然选择。作为综合大学的代表,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拆分出的专业最多最细,并称为1952年院系调整中的“五大母校”。工科专门院校的设立有周密计划。当时全国划分为六大行政区(东北、华北、西南、西北、中南、华东),领导机构为大区行政委员会,工学院的筹建方案是各大区建立一所。考虑到中南区面积大,人口多,又属于沿海区域,教育布局上便将中南区划分为华南和华中两个片区,但不影响中南委员会的行政领导。如同今天的划片入学,某街道办面积比较大,小区众多,靠北的小区划到北街小学,靠南的小区划到南街小学就读,但两个片区不影响办事处的行政管理,所有小区还是统一归此街道办管理。调整的动作坚决而迅速,一旦某高校某系某专业决定被合并,师生扛起行李即刻出发,限期到达上课。不少学生是在某大学入学,却在另一大学毕业,入学时在东部,毕业在西部。大连工学院很快,高校界的“八大工学院”就此诞生,华北区的北京工业学院、华东区的南京工学院、华中区的华中工学院、西北区的西北工学院、西南区的成都工学院、华南区的华南工学院,考虑到东北地区显著的工业地位,东北地区建设东北工学院和大连工学院两所学校。八所工学院中,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和大连工学院直属于教育部,实力相对出众,即后来民间所称的“四大工学院”。随着时代发展,八大工学院陆续进行了改组更名,北京工业学院即现今知名度较高的北京理工大学,最初由重工业部管理,因拥有首都的地理优势,近年来录取分数成为工学院中的最高者,优势学科是兵器装备,常与北航并称为贝塔和舒克,是第10所进入985的高校,这也让很多同级别的高校心里石头落了地。北理进入985,意味着985的标准和导向有所改变,不再强求综合性大学,也不会只有10个名额,不再必须匹配C9的实力,果然几个月后曾合并失败的天津大学和南开同时进入985,后期八大工学院全部入选。北京理工西北工学院源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50年定名西北工学院。1952年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后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组建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原军事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目前是全国唯一拥有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学科”的大学。稍有遗憾的是,西工大的新校区在偏远的东大村,距离西安市区45公里,与兰州大学的夏官营校区一起被谕为“世外桃源”。起源于四川大学工学院的成都工学院在1978年改名为成都科技大学,改由中科院管理,1994年与四川大学合并,一度改名为四川联合大学,几年后觉得实在影响知名度,改回四川大学。四川省内公认,成都科技大学当年实力高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如不是被合并掉,也会是一所985,甚至可能吃掉成电。东北工学院本就源于东北大学。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张学良曾任十年校长。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理学院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同样的四柱校门1988年,教育部安排下,直属的四所工学院统一改名,肇始于大连大学工学院的大连工学院改名为大连理工大学,没有合并任何一所院校。华中工学院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与同济医科大、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为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是以南京大学的工学院为基础组建的,本次改名另辟蹊径,在南京大学的抗议声中,改名为东南大学,但为了安抚南京大学情绪,更名庆典则被教育部要求取消,2000年并入了南京铁道医学院和南京地质学校,组建新东南大学。如同华中工学院源自于武汉大学,华南工学院也是以同城的中山大学工学院为主体组建的,和南京工学院占据老南大校址相似,新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占据了老中山大学的石牌校址,而拆分后的中山大学则迁到岭南大学校址办学,88年改为华南理工大学。成都工学院五十年代以来,在几个教育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出现了宛如清华北大双子星的有趣局面,其中几大工学院功不可没。比如,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武汉的华中科技和武汉大学,广州的华南理工和中山大学,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交大,互怼互助,也是一大趣事。就高校的命名规律来说,凡校名曾为“工学院”的大多是实力较为突出的理工大学,四大工学院自不必说。不为人知的河北工学院,在天津地盘上也是天大南开之后的第三高校,多年来为天津河北两地培养了诸多人才。与之对应的,凡取名为“科技”的高校,除中科大、南方科技出类拔卒外,其余大多是钢铁学院、轻工学院或化工学院改组而来,实力往往稍逊同级工学院,诸如北京科技、武汉科技、河北科技、天津科技、山东科技、湖南科技大学等。作者幼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高校,恰恰是两所工学院。作者姐姐在90年代初就读于河北工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当时获得本校的研究生保送资格,但她与专业前几名均放弃了保送本校,坚持报考华中理工,失之毫厘。一年后边工作边学习,再度考上河北工学院本系研究生,成为同届师生口中的一大典故。当时,我似懂非懂的问到“华中理工在哪”,听到武汉的答案后,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目视远方,所有所思。。。那个年代的高考,采用估分报志愿,然后高考分数和录取分数同时出结果。华中理工大学发端于52年的院系调整加强了工程、师范和农林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专门学院尤其是工科类专门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建设所急需的专门人才,对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综合性大学被极大削弱,文哲史法商学科被边缘化,社会学甚至一度在国内消失 。民国时期的几所国立大学,如山西大学、南昌大学(原中正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等一蹶不振,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经过1952和1953两年的大规模院系调整,全国高校由原来的211缩减为182所:综合大学14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政法院校4所,财经院校6所,艺术院校15所,语言院校8所,体育院校5所,民族院校2所。

本站无法对海量内容真伪性鉴别,请勿相信本站任何号码,邮件,站外网址等信息,如有需要,请自行甄别。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net@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2月7日 上午8:38
下一篇 2023年2月7日 上午8:4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