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丙午年是哪一年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延续数千年而未中断的,这就为我们今天学习和了解历史的传承、的进步、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近来,有人问我《中国历史纪年表》中为什么有些朝代的纪年不是从该初建时算起,为什么有的朝代纪年未用皇帝的谥号或号,而是将一些不是皇帝的人列入纪年表中?

历史纪年表

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工具书后面的《附录》中,都或繁或简地附有《中国历史纪年表》。 2000年之前版的工具书所附的纪年表均起于公元前841年,即西周元年,止于公元1949年。2000年以后版的工具书所附的纪年表则从五帝(约公元前30世纪初)开始,截止时间仍为公元1949年,时间整整提前了2300多年,这是因为我国历史的准确断代年限上推的结果,而这一成果是2000年正式公布的。

纪年表按年代先后,分五帝,夏、商、周、十二诸侯(含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两汉和新莽)、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含武周)、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及等21个分表。各朝代详列帝王(即谥号或号均以习惯常用者为准)、年号的干支和公元纪年,以便对照。凡改元都用数字注出改元的月份。年号有异说及干支字有改动者,均加以注明,如汉武帝征和年号,或作延和,即用“征(延)和”来表明。各朝代因种种原因曾改干支的称呼,亦在有关年代中作了说明。如查找到隋炀帝大业三年,就可知道这一年是公元607年,丁卯年即兔年。干支纪年为60年一,无论前60年还是后60年,甚或前后各N个60年,仍然是丁卯年。其他年份可依此类推。

熟悉纪年表对于学习和掌握中国历史及各朝代的建立、断代的衔接和按国号+帝王谥号(号)+年号+数字纪年法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

纪年表中的断代衔接

我国历史的断代衔接始终遵循“一条主线,一个中心”的原则。“一条主线”是按一年接一年不间断的自然延续;“一个中心”是以一个(主流)为中心,其他都围绕这一中心而延续。因此,在许多史籍中,一个时期只能看到一“帝”,其他的皇帝则被称为“×主”。如三国时期,曹魏占据中原,被视为 “主流”,于是历史上便以曹魏的纪年为主线往后延续,而几乎同时存在的蜀汉和孙吴则被视为“非主流”,在史书中,称曹魏的皇帝为“帝”,称另外两家的皇帝为“主”,因而历史上才有了蜀汉的“先主”、“后主”以及东吴的“吴主”之称,其后历朝历代也都如此。南北朝时期,由于南朝各是由晋延续下来的,因而为“主流”,而称北朝各的皇帝为“×主”。直至陈朝灭亡,全国实现了统一,隋朝才得以成为“主流”,从而延续纪年,是年为隋朝建立的第9年,即隋文帝开皇九年。

公元前206年十月秦朝灭亡之时,汉朝尚未建立,当时的刘邦只是被人呼为沛公(项羽被称为鲁公),而他的汉王是在第二年二月才由项羽给加封的,但历史纪年表却以汉纪来与秦纪衔接,其理由是:军象征性统帅义帝楚怀王与西楚项羽存在的时间都很短,而刘邦后来所建立的汉延续的时间较长久。

几千年来,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史学前辈们默默耕耘、不懈努力、科学编排,他们中间许多人为了给后人留下真实、珍贵的史料,甚至付出了鲜血与生命。我们有责任认真学习、努力掌握并一代代地传承我们中华辉煌的历史文化。

无谥号、号帝王的纪年

在2132年的期间,先后或同时存在过32个(以纪年表所列为准),共有225位皇帝, 其中没有谥号或号者就多达34位,他们多为各朝的末代皇帝,在改朝换代过程中被赶下台或被废、被杀者,其他无谥号、号者也都是在争夺皇位的倾轧中被废或被杀者。虽然纪年表上是按他们被贬黜之后或在位之前的爵号进行纪年,而事实上他们仍然是一代皇帝,其中不少人在位时期还相当长久,如三国蜀汉后主刘,他在位时间长达42年,新朝的王莽在位时间也有14年。

谥号是时代人死亡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最初仅用于帝王、国君和大臣,通常叫做“官谥”,自东汉以后,开始有“私谥”,其后,使用也较为普遍。谥号最早始于对夏商两朝的末代国君桀和纣的贬责,而正规的《谥法》则形成于西周,但初期使用尚不正规,如西周先期从文王至懿王8位国君的王号都是其在位期间自称的,之一位真正有谥号的国君是西周第9位国君周孝王(公元前891年-公元前885年在位),其后才逐渐正规起来。

历代被杀或被废的帝王,多没有谥号,史书便按其原封爵号或被废后的爵号记载,因此历史上便有不少没有帝号(谥号)的帝王,如曹魏时的齐王曹芳、东吴的会稽王孙亮等。曹魏皇帝曹芳被杀后,司马昭为其定了一个恶谥,“邵陵厉公”,因此,《资治通鉴》中曹魏纪年就是邵陵厉公,而纪年表则参考《三国志·魏书》,按其即位前的封爵齐王作为纪年。谥号纪年的是:国号——帝王谥号——年号(无年号者不用)——年序号,如汉惠帝五年,梁武帝大同八年。但是,秦始皇认为给已故君王加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为大不敬,下令自他起世世相传,不加谥号。

另外,大周女皇武则天还首创了“谥宝”。“谥宝”是埋在帝王陵中刻有帝后谥号的玺印。据说之一位有谥宝的皇帝就是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李治,自宋以后,每位皇帝陵中都埋有谥宝。截至目前,已在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和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中发现两方谥宝。

每个朝国之初都要建宗(或叫太和祖),和列祖列宗。帝王号始于汉朝,宗正殿一般七代或九代祖宗的神位,按照左昭右穆排列,开国君主的号多为高祖或太祖;按照“有功者祖、有德者宗”的原则,汉初曾规定自高祖以后,无者不得称宗,因此,除汉文帝和汉武帝外,西汉其余皇帝大都没有号。南北朝以后,号开始滥用,到了唐朝更是无帝不称宗,其后历代皆效之,因此,号便失去其本来的意义。

武则天为扩大影响,抬高自己,实现其掌权的野心,开创了为在位帝后上“尊号”的先例。臣下根据帝王的意思先拟好尊号,再由皇帝认可即成。尊号最初只加给在位皇帝、皇后,后来也给死去的帝后追加。唐高宗死后,追加尊号为“大帝”,武则天则作为太后加尊号为“神皇”。她称帝之后,又先后加“越古金轮神皇帝”等多个尊号。从此,后世之君在位期间和去世以后也都要上尊号和被追加尊号,并且根据在位帝王的意向一改再改。在位期间曾四次上尊号,由“开武皇帝”一直增加到“开元天地大宝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自此,帝王死后的谥号多由其先前的尊号所取代。尊号不但代替了谥号,还因其过长且名不副实,为纪史带来不便,所以史书上,自唐朝开始,改纪年方式为国号——帝王号——年号——年序号。如唐高宗永徽四年,清世宗雍正八年等。

除了西周前期的8位国君的王号是其生前自定的以外,其后,帝王的谥号、号等都是在其死后才有的,如“汉武帝”、“周平王”的称谓在其生前是不应该出现的。还有,各建立时,均称国号为“大唐”、“大宋”等,而史书中,为避免出现重复,在一些国号前加上了“前”、“后”、“东”、“西”等带有时间性和方向性的字样。而时下一些剧台词里,出现“我北周”、“我后梁”,甚至臣子直呼其君王“文帝”、“武帝”等都是不正确的。了解这些历史常识,对于我们学历史、讲历史、演历史无不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录:我国历代表

1. 本表从“五帝”开始,到1949年成立为止。

2. 我国历史年代,西周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异说颇多,尚无定论,本表对于西周元年以前,只列帝王世系。

3. 较小的王朝如“十六国”、“十国”、“西夏”等不列表。

4. 各个时代或王朝,详列帝王(“帝号”或“号”,以习惯上常用者为据)、年号、元年的干支和公元纪年,以资对照。(年号后用括号附列使用年数,年中改元时在干支后用数字注出改元的月份。

干支次序表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盘庚于殷后,商也称殷。

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 周(约前11世纪—前771)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东周(前770—前256)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汉(前206—公元220)

西汉(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东汉(25—220)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三国(220—280)

魏(220—265)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蜀汉(221—263)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吴(222—280)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晋(265—420)

西晋(265—317)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317—420)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南北朝(420—589)

南朝 宋(420—479)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齐(479—502)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梁(502—557)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有的地区用至6年。

有的地区用至3年。

陈(557—589)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北朝 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

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东魏(534—550)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北齐(550—577)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西魏(535—556)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北周(557—581)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隋(581—618)

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唐(618—907)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辛酉三月丙申朔改元,一作辛酉二月乙未晦改元。

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久视元年十月复用夏正,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本表在这段期间内干支后面所注的改元月份都是周历,各年号的使用年数也是按照周历的计算。

此年九月以后去年号,但称元年。

哀帝即位未改元。

五代(907—960)

后梁(907—923)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后唐(923—936)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后晋(936—947)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出帝即位未改元。

后汉(947—950)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后汉高祖即位,仍用后晋高祖年号,称天福十二年。

隐帝即位未改元。

后周(951—960)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世宗、恭帝都未改元。

宋(960—1279)

北宋(960—1127)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南宋(1127—1279)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辽[耶律氏](907—1125)

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太宗即位未改元。

金[完颜氏](1115—1234)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熙宗即位未改元。

元[孛儿只斤氏](1206—1368)

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明宗于己巳(1329)正月即位,以文宗为皇太子。八月明宗暴死,文宗复位。

明(1368—1644)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建文4年时成祖废除建文年号,改为洪武35年。

清[爱新觉罗氏](1616—1911)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1912—1949)

共和丙午年是哪一年,以共和元年纪年

1949年10月1日成立

以上就是与丙午年是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元年的分享。看完以元年纪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创文章,作者:命理八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shidian.com/shenghuo/925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6月19日 下午4:37
下一篇 2022年6月19日 下午4:3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